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考評局於練習卷作文一卷中,以莊子典故「蝸角之爭」的漫畫為題,要求考生依照「紛爭源於不自知」的寓意作文,此題一推出即引來強烈迴響,擔心題目太深考生難以掌握。結果,在考評局收集的2800份試卷中,僅60人選答此題,選答率僅2.5%,是歷屆高考、會考「冷門」作文題的新低,惟當局於簡介會上似刻意淡化少人選答的事實,只描述選答的考生表現多屬中上佳品。
根據當局的評分指引,考生毋須援引莊子典故,只要緊貼寓意寫作便能取得中上分數。考評局昨於簡介會上向教師派發一篇屬上品的範文,考生並沒有引經據典,但能夠清楚解釋故事寓意,更以古代人物蘇軾、楊修對比佐證,指蘇軾雖被貶官,但因個性豁達、仍能賦辭抒困,相反,楊修急於表現一己才能招殺身之禍,表現「不自知」是紛爭之源。
考生多怕全新題
廠商會中學中文科主任何慧微直言,過去會考、高考的「冷門」作文題,一般都有一成多考生選答,此題選答率之低令學界頗感意外。
她補充,由於此題為全新題型,相信多數考生一看到已經「怕怕」,加上欠缺足夠能力分析是否需要引經據典,不敢貿然選答亦屬正常,預計考生汲取今次經驗後,於真正文憑試遇上同類題目亦會夠膽選答。
根據當局的評分指引,考生毋須援引莊子典故,只要緊貼寓意寫作便能取得中上分數。考評局昨於簡介會上向教師派發一篇屬上品的範文,考生並沒有引經據典,但能夠清楚解釋故事寓意,更以古代人物蘇軾、楊修對比佐證,指蘇軾雖被貶官,但因個性豁達、仍能賦辭抒困,相反,楊修急於表現一己才能招殺身之禍,表現「不自知」是紛爭之源。
考生多怕全新題
廠商會中學中文科主任何慧微直言,過去會考、高考的「冷門」作文題,一般都有一成多考生選答,此題選答率之低令學界頗感意外。
她補充,由於此題為全新題型,相信多數考生一看到已經「怕怕」,加上欠缺足夠能力分析是否需要引經據典,不敢貿然選答亦屬正常,預計考生汲取今次經驗後,於真正文憑試遇上同類題目亦會夠膽選答。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