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屯院報告:醫生符專業水平長青網文章

2012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2月04日 06:35
2012年02月04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屯門醫院去年11月發生醫療事故,一名69歲男病人因撞傷頭部暈倒送往屯門醫院,醫生以為他心臟病發處方通血管藥,但病人及後證實腦出血,通血管藥令出血惡化,病人其後死亡。屯門醫院昨公布調查報告指出,病人入院當日頭顱內滲血情况不明顯,醫生單靠檢視電腦掃描膠片實難察覺,認為負責醫生臨牀決定符合專業水平,但建議醫生除檢查電腦掃描膠片外,亦應同時檢視電腦數碼影像。


事發於去年11月23日,病人暈倒被送往屯門醫院急症室,他入院後曾蘇醒並接受心電圖及腦部掃描,醫生以心電圖診斷病人患上急性心臟病,安排他於內科病房留醫,由一名內科及一名心臟科醫生主診。主診醫生因病人有心臟病,決定處方阿士匹靈及其他通血管藥。


宜檢視電腦數碼影像

兩日後病人情况轉壞,陷入昏迷,需以儀器協助呼吸,延至11月27日不治。醫生後來檢視腦掃描數碼影像時,才發現病人顱內右側在入院當日已有輕微滲血,證實處方通血管藥為錯誤決定,醫管局將事件列為嚴重醫療事故,屯門醫院成立專家小組調查。


調查委員會指出,醫護目前會檢視傳統電腦掃描膠片或電腦數碼影像,但較多醫生只會選擇前者。覆核當日的電腦掃描膠片後,確認影像不能清楚顯示病人顱內滲血,判定當日負責的急症室醫生及兩名內科醫生,臨牀決定和診斷均符合專業水平。


建議掃描徵詢放射科意見

不過,委員會建議日後處理高危個案時,除了檢視傳統掃描膠片外,亦應檢視電腦數碼影像以加強準確度。主診醫生亦應考慮及早徵詢當值放射科醫生對電腦掃描結果的意見。


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腦內科教授張德輝表示,要分析病人電腦掃描影像,單靠內科醫生未必足夠,應諮詢放射科醫生意見,但若要求醫院放射科醫生長時間當值,可能會加劇人手流失。他建議各聯網應協調,每天安排一至兩位放射科醫生當值,在醫院沒有放射科醫生時,就緊急個案即時會診。


屯門醫院指出,院方接納委員會報告並會跟進建議。自事件後,內科和放射科醫生已建立緊密聯絡機制,共同商討類似病例的治療方案。


院方正計劃以數碼影像代替傳統影像膠片,系統今年底將可全面啟用。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