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政府積極推地,不少市區靚地已被吸納,港府昨日公布新一年度勾地表,新增24幅住宅地中,位於港島及九龍區只有6幅,除首次有私樓地皮推出的兩個啟德發展項目較為具規模外,其餘5幅均屬蚊型地。發展局長林鄭月娥亦直言,市區土地不多,無空間拆細推出。有地產界人士認為,市區可發展的地盤已買少見少,預計未來政府推出的大型地皮都會集中新界區。
林鄭月娥昨日公布,新一年度勾地表中,合共提供47幅住宅地,預計可提供約1.35萬伙新供應,較今年度的1.6萬伙減少16%。她解釋,由於政府去年將荃灣及元朗兩幅地撥作新居屋,涉及約1500個單位,故實際上新供應數目變化不大。資料顯示,去年勾地表可提供住宅單位共涉1.6萬伙,但實際售出的地皮所涉單位僅7900伙,僅佔勾地表內可提供的單位總數約一半。
去年勾地表單位僅一半售出
在新一年度的地皮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新界區,佔37幅,而港島及九龍區分別只有5幅,即共10幅土地供應,分別較去年減少16%及44%;若單計新增地皮數目,港九地區更分別只有3幅地皮,即僅共6幅,屬近年勾地表內較少市區供應的一年。
事實上,市區地皮供應罕有,具規模的官地更幾乎絕迹,故今年新增的6幅市區地,就只有兩個啟德發展項目較有瞄頭,亦是政府首次將啟德部分用地納入賣地計劃。該兩幅位於北停機坪近太子道的私人住宅地,毗鄰市建局「樓換樓」地盤,及興建中的公屋項目,料可提供約1000個單位,每方呎樓面價約6000元,地皮估值分別為25.1億元及27.73億元。
啟德兩地 每呎估值6000
除上述項目外,年內新增的4幅市區地,發展規模均僅屬「蚊型」,難怪林鄭月娥昨日亦指出,市區土地不多,無空間拆細推出,故市區更新及在維港以外填海十分重要。世紀21首席顧問兼資深註冊測量師陳東岳亦認為,市區較具規模的地盤,多是港英政府遺下之舊宿舍,可謂買少見少,故未來政府推出的新地皮,預期仍會以新界區為主。
另今年4至6月政府將有4幅住宅地皮以招標形式推出,位於市區的就只有北角前北角邨東面地盤,項目屬商住用途,可建樓面845,190方呎,以每方呎樓面地價1萬元計算,市值約84.5億元。
下季推4地 北角邨地估值85億
此外,林鄭月娥亦指出,今年政府預期可新增的3萬伙新供應中,除勾地表內的1.35萬個單位外,就以港鐵項目最多,佔約6200伙,當中包括大圍站上蓋、天水圍輕鐵站,以及將軍澳86(4A)區;而西鐵旗下朗屏站南、北兩地盤,連同荃灣西站六區、元朗站,則涉及4300伙,另加補地價項目(約3300伙)及私人重建項目(約1300伙),料全年新增供應可達2.98萬伙。
明報記者 林尚民 鄒凱婷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