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數字顯示,現時八大院校畢業生當中,自資深造課程畢業生所佔比例不少,其中浸大更達四成半。多個教育團體均認為,數字反映現時本港的授課式碩士課程氾濫,收生「重量不重質」,質疑院校開辦各類課程只為趕潮流、掙大錢,沒有顧及實際社會需求,亦罔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機會。
碩士學歷急速貶值
以浸大為例,該校過去4年授課式碩士一直佔總畢業生人數四成,去年該校有4046名畢業生,當中有1904人是授課式碩士,佔總畢業生人數47%。理大過去4年總畢業生人數中,平均有約35%是授課式碩士;去年該校1.08萬畢業生中,3851人是授課式碩士或博士生,佔35.7%。
教協會長馮偉華認為,一個課程需經長時間考驗,經過調校以符合社會需要,並建立外界對課程的認受性。不過,現時本港授課式碩士氾濫,新課程名目層出不窮,令學歷認受性沒有保障。另外,院校不斷開辦授課式碩士,令碩士學歷人數急增,導致學歷急速貶值。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亦批評,本港碩士課程供應過多,質疑院校開辦課程「重量不重質」,也沒有考慮畢業生就業問題。他估計,不少修讀人文科學、理科的內地碩士生,都會如鄭國夫一樣,以為來港進修有前途,而且工作薪金較高,但實際上他們在港難以求職,認為院校收生時應向學生清楚介紹課程內容和日後出路。
碩士學歷急速貶值
以浸大為例,該校過去4年授課式碩士一直佔總畢業生人數四成,去年該校有4046名畢業生,當中有1904人是授課式碩士,佔總畢業生人數47%。理大過去4年總畢業生人數中,平均有約35%是授課式碩士;去年該校1.08萬畢業生中,3851人是授課式碩士或博士生,佔35.7%。
教協會長馮偉華認為,一個課程需經長時間考驗,經過調校以符合社會需要,並建立外界對課程的認受性。不過,現時本港授課式碩士氾濫,新課程名目層出不窮,令學歷認受性沒有保障。另外,院校不斷開辦授課式碩士,令碩士學歷人數急增,導致學歷急速貶值。
教育政策關注社主席張民炳亦批評,本港碩士課程供應過多,質疑院校開辦課程「重量不重質」,也沒有考慮畢業生就業問題。他估計,不少修讀人文科學、理科的內地碩士生,都會如鄭國夫一樣,以為來港進修有前途,而且工作薪金較高,但實際上他們在港難以求職,認為院校收生時應向學生清楚介紹課程內容和日後出路。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