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西九零碳廚餘發電不兌現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24日 19:35
2012年01月24日 19: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西九文化區的發展圖則已提交城規會,爭取在今年內完成審批。根據圖則藍本創作團隊Foster+Partners的構思,西九不單是文藝設施場地,亦是一個有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小社區,本報查閱了西九文化區發展圖則的技術文件,包括環境影響評估、交通評估、綠化策略等,將一連兩日分析技術報告的細節。
黎廣德盼連納智堅持理想構思
Foster+Partners西九文化區「城市中的公園」的最初構思,是以零碳社區作目標,且將廚餘變成biogas再生能源(沼氣發電),推動環保汽車。不過,西九管理局提交城規會的顧問技術報告,這兩項可持續發展建議均無兌現,指最多只能做到低碳,亦以有安全風險為由,不建議設廚餘變能源的設施。公共專業聯盟成員黎廣德則認為,西九行政總裁連納智是有意求變的人,但面對官僚制度,希望他能夠堅持,令西九文化區更符合環保及可持續發展。
西九管理局找來顧問公司Mott MacDonald聯同Foster+Partners及政府相關部門,制訂西九發展圖則,換言之,技術報告亦有反映政府部門的意見。
稱碳補償昂貴 僅做到低碳
Foster+Partners近年在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興建全球首座零碳城市Masdar City,但顧問報告指在西九文化區採用零碳概念不可行。顧問評估,西九文化區在營運階段,每年碳排放約25萬噸,將令香港每年人均碳排放量增加0.08噸,以2007年人均為6.7噸碳排放計算,報告認為是輕微影響。報告又指出,零碳建議是來自碳補償的假設,但初步意見認為現階段不可行,只可做到低碳社區。
黎廣德認為,西九管理局應以碳補償方式,盡量達至零排放。以近年每噸碳約9美金計算,25萬噸碳排放的碳補償大約為1700萬港元。不過,西九項目推展行政總監陳文偉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現時很多環保設施如太陽能板等都很昂貴,成本效益不夠高,但將來技術進步下,可以朝零碳方向進發。他又表示,現時碳補償可能要去到澳洲等地買,碳交易發展未成熟。
學者:廚餘量少 爆炸風險微
Foster+Partners原有將廚餘變成能源的構思,顧問報告估計西九文化區的遊客每日會產生7噸廚餘,每年可製造26萬平方米的biogas,可作為環保巴士的燃料。不過,報告指初步評估認為這安排可能有健康和安全風險,及會造成臭氣污染空氣,不認為是好的選項。
另外,在廢物處理方面,會在地底興建自動廢物收集系統,將有機廢物解體,並會鼓勵垃圾分類,減少對堆填區的壓力。
浸大生物系教授黃煥忠說,如廢物管理不善,廚餘變氣體能源確有臭氣及爆炸危險,但7噸數量並不算多,西九管理局應可處理得到,沒理由不推行這構思。黎廣德認為,連納智是有意求變的人,但面對官僚制度,希望他能夠堅持,不要輕易放棄理想構思。
西九董事陳茂波表示,現時可能在可持續發展科技上未能符合成本效應,但將來西九應走向零碳和廚餘循環再用的方向。
明報記者 周展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