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一家之主遇意外身亡,7歲兒子家僑變得怕黑兼依賴性強,並且由活潑變成沉默,遺孀黃太亦不願外出見人,親友皆十分擔心。臨牀心理學家周碧潾指出,這些都是喪親後正常反應,而小孩以成人為重心,宜先助母親重建生活,幫助家庭,「支持媽媽等於支持全家」。
周說,自我封閉通常少於3個月,急於輔導會有反效果,親友可定期致電或約她出外見面,從而建立安全感,穩定其情緒,而離開傷心地亦有助走出陰霾。
以往家僑會如「豬仔」般一覺睡到天光,現時要與母親同牀,但仍睡不安寧,而且變得怕黑怕鬼,其母認為是喪禮中受驚所致。周碧潾指出,小孩若受到喪親衝擊,會有短期行為倒退現象,通常會在3個月內復元,暫不用太擔心。
應先助大人重建生活秩序
她解釋,7歲兒童其實未明白喪親意義,現階段只感到莫名失落,不宜強迫他講述感受,應待生活重上軌道後,以儀式讓他釋放情緒,例如寫信給爸爸道別等。而小朋友活在「現在式」世界,只專注當下事情,但他們仍以成人為生活重心,會受成人情緒影響,故當務之急是讓其母重建生活秩序。
周說,自我封閉通常少於3個月,急於輔導會有反效果,親友可定期致電或約她出外見面,從而建立安全感,穩定其情緒,而離開傷心地亦有助走出陰霾。
以往家僑會如「豬仔」般一覺睡到天光,現時要與母親同牀,但仍睡不安寧,而且變得怕黑怕鬼,其母認為是喪禮中受驚所致。周碧潾指出,小孩若受到喪親衝擊,會有短期行為倒退現象,通常會在3個月內復元,暫不用太擔心。
應先助大人重建生活秩序
她解釋,7歲兒童其實未明白喪親意義,現階段只感到莫名失落,不宜強迫他講述感受,應待生活重上軌道後,以儀式讓他釋放情緒,例如寫信給爸爸道別等。而小朋友活在「現在式」世界,只專注當下事情,但他們仍以成人為生活重心,會受成人情緒影響,故當務之急是讓其母重建生活秩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