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今年是龍年,不少人都會貼上有「龍」字的揮春應景,除「龍馬精神」外還有什麼選擇?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導師洪若震指出,《三國演義》中經常引用的「龍韜虎略」、「龍鑲虎步」可用作形容別人有謀略、氣度不凡。
出自晉朝的「龍駒鳳雛」、「龍躍鳳鳴」,以及來自《韓非子》的「飛龍成雲」,可祝賀小朋友將來平步青雲。此外,同樣出自晉朝的「龍章鳳姿」,可用來稱讚一眾「型男」。
至於「龍馬精神」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詩人李郢的《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鷗姿」,形容唐代四朝元老裴晉公如駿馬般精神。當中的「龍」其實是形容馬匹駿偉,因為根據《周禮》記載「馬八尺以上為龍」,故「龍馬精神」一詞是祝賀人家如駿馬般精神,和龍年有關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出自晉朝的「龍駒鳳雛」、「龍躍鳳鳴」,以及來自《韓非子》的「飛龍成雲」,可祝賀小朋友將來平步青雲。此外,同樣出自晉朝的「龍章鳳姿」,可用來稱讚一眾「型男」。
至於「龍馬精神」一詞,最早見於唐代詩人李郢的《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鷗姿」,形容唐代四朝元老裴晉公如駿馬般精神。當中的「龍」其實是形容馬匹駿偉,因為根據《周禮》記載「馬八尺以上為龍」,故「龍馬精神」一詞是祝賀人家如駿馬般精神,和龍年有關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