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台灣總統大選已經落幕,選後餘波蕩漾中,最令人意外的是蔡英文敗選演說在大陸大獲網民讚揚,香港網民也熱烈議論。大陸與香港對該篇演說的評論並非對她有偏愛,而是反映出兩地民眾對民主體制的渴望,這種疼惜呵護反對黨的情結即便在已民主化的台灣仍有餘緒。
蔡的敗選演說以感性與文學化方式述說敗選心情,並未提到政策訴求,最政治化的「台灣不能沒有反對的聲音,不能沒有制衡的力量」,與民進黨並無多大關聯,只能說是對民主體制的描述,但這些話聽在渴望民主的陸港網民耳裏卻格外受用。
講辭被引用最多的就是「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但不要放棄。」此一感性用語,其餘如「傾聽人民聲音,用公平照顧每一個人民」等等,則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政治理念,在大陸與香港民眾心中卻造成移情效用。
台商未必投藍營
民進黨對大陸網民瘋傳講辭的反應初期有些愕然,事隔多日綠營電子媒體的政論節目才以此來為蔡敗選抱打不平。平心而論,兩岸網民認同蔡的講辭,並不意味支持蔡或支持民進黨,他們支持的是台灣的政治制度,與之聯繫到民進黨未免讓人譏嘲為往自己臉上貼金。
反對中國強權與高壓政治的心理不獨存在於大陸與香港民眾心中,已然搞了20年民主的台灣民眾亦極表認同,而且會反映在投票行為上。今次綠營批評大陸對返台投票的台商提供方便,證明北京綁架台商並以此助馬當選,其實錯得離譜。很大一部分台商返台投票不是投給藍營,而是刻意要投給綠營,以增加綠營支持度來向北京表達台灣的自主性,尤其是當藍營與北京走得愈近時,這種情况愈是普遍。
愛護具制衡力在野黨
總之,蔡的講辭突然在兩岸三地受到熱捧,歸納起來還是三地民眾對於民主政治的渴望與愛惜,具體就表現在愛護具有制衡力量的在野黨。這種因民主政治得來不易而生成的在野黨情結,從台灣的威權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現在更傳播到大陸香港,以此觀之,中國民主政治的改革應該為期不遠了。
(金柚子)
蔡的敗選演說以感性與文學化方式述說敗選心情,並未提到政策訴求,最政治化的「台灣不能沒有反對的聲音,不能沒有制衡的力量」,與民進黨並無多大關聯,只能說是對民主體制的描述,但這些話聽在渴望民主的陸港網民耳裏卻格外受用。
講辭被引用最多的就是「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可以悲傷,但不要放棄。」此一感性用語,其餘如「傾聽人民聲音,用公平照顧每一個人民」等等,則是放諸四海皆準的政治理念,在大陸與香港民眾心中卻造成移情效用。
台商未必投藍營
民進黨對大陸網民瘋傳講辭的反應初期有些愕然,事隔多日綠營電子媒體的政論節目才以此來為蔡敗選抱打不平。平心而論,兩岸網民認同蔡的講辭,並不意味支持蔡或支持民進黨,他們支持的是台灣的政治制度,與之聯繫到民進黨未免讓人譏嘲為往自己臉上貼金。
反對中國強權與高壓政治的心理不獨存在於大陸與香港民眾心中,已然搞了20年民主的台灣民眾亦極表認同,而且會反映在投票行為上。今次綠營批評大陸對返台投票的台商提供方便,證明北京綁架台商並以此助馬當選,其實錯得離譜。很大一部分台商返台投票不是投給藍營,而是刻意要投給綠營,以增加綠營支持度來向北京表達台灣的自主性,尤其是當藍營與北京走得愈近時,這種情况愈是普遍。
愛護具制衡力在野黨
總之,蔡的講辭突然在兩岸三地受到熱捧,歸納起來還是三地民眾對於民主政治的渴望與愛惜,具體就表現在愛護具有制衡力量的在野黨。這種因民主政治得來不易而生成的在野黨情結,從台灣的威權時期一直延續至今,現在更傳播到大陸香港,以此觀之,中國民主政治的改革應該為期不遠了。
(金柚子)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