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患有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又稱阿茲海默氏症)的患者,需同時接受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惟逾半患者服用高劑量藥物會出現惡心、嘔吐等副作用,被迫調低藥物劑量,卻影響療效。中大一項研究發現,將口服藥改為藥貼後,逾九成早前未能服用高劑量口服藥病人,亦可接受高劑量藥物治療,紓緩病情,有患者亦能把家人的名字記得更牢。
中大聯同威爾斯親王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於2010年6月至去年6月,邀請32名未能承受高劑量口服抑制劑副作用,需要停藥或調低劑量的阿茲海默氏症病人(病情介乎輕度至中度)做臨牀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有九成病人可提升用藥水平至高劑量,53%人服藥半年後,簡單記憶測試(MMSE)表現有改善,四成人於臨牀整體評估的表現亦有改善。不過,有兩人使用藥貼後皮膚痕癢難當而退出研究,三成人有皮膚痕癢,另有一人因出現惡心的副作用而需調低用藥劑量。
可用高劑量藥物
主要研究員、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莫仲棠解釋,口服抑制劑通過腸胃吸收,逾四分一人服用後會感惡心,16%人更會嘔吐,需要停藥或減藥,影響治療。是次研究發現通過皮膚吸收的藥貼,副作用比口服藥少逾六成,令早前未能承受高劑量口服藥患者,亦可重新上調用藥至高劑量,增加改善病情的機會。不過他承認,今次研究只得32人參與,且沒有對照組,故需做更大型及有系統的研究,以評估藥貼對腦退化症患者的整體療效。
記憶改善 不再忘家人名字
83歲的陳太和57歲的江太分別患有輕度及中度的腦退化症。陳太於07年起出現記憶力衰退,MMSE分數為15分,至09年更下降至12分,醫生嘗試增強藥物劑量,陳太卻出現腹瀉不適。她轉用藥貼後再沒有出現副作用,記憶亦有改善,未到2010年,MMSE已逐步提升至20分。50歲記憶力開始衰退的江太,服藥後會出現腸胃不適、惡心及消瘦。其丈夫說,轉用藥貼後,妻子MMSE測試高了3分,亦不會再突然忘記家人名字。
研究人員、伊利沙伯醫院老人科專科醫生譚鉅富指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同樣重要,患者保持社交活動、打麻將、寫大字等,不但可控制病情,亦可改善患者情緒,減輕照顧者負擔。他呼籲照顧者,病人能做的事盡量留給他們自己做,令病人多動腦筋,減緩病情惡化。
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健康
詳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