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際金融中心的代價長青網文章

2012年0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2年01月17日 06:35
2012年01月1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昨天慧雅提到,我認為2012年的港股展望不是太差。慧雅判斷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不少資金在2011年已為各種壞消息作出了部署。


正如慧雅不斷強調,港股的一個結構性問題,是市值規模已不小,但卻缺乏足夠支持本地股市的本地資金。一直以來,相信超過一半的港股每天成交都是來自海外資金。從前,英國和蘇格蘭的資金是活躍於港股的重要資金,但在近十多二十年來,美國的資金的影響力在不斷上升,始終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投資資金來源,當地的互惠基金文化十分深厚,全球最大的基金公司,很多也是以美國為基地。


熱錢流出流入快 港股波動難免

無論如何,今天港股的規模已是國際級,不少海外基金亦視香港為一個投資中國市場的平台,香港亦是芸芸新興市場中,流通量最高的一個,因此海外資金在本港股票市場的影響力甚為巨大。基本上,本港股票市場的特色,是深受海外資金流動影響。不幸的是,歐美資金都不將香港視為核心市場,因此一旦本土出現問題,它們的第一個反應往往是先將海外資金先行班師回朝,等一切內部危機解決了之後才再作部署。香港作為新興市場中流通量最高的一個,自然成為了海外資金套現的首選地。以慧雅之見,這結構性因素令到港股成為了一大上大落的市場,這可能是香港晉身國際金融中心的代價。


值得留意的是,歐洲去年的情况已甚壞,市場亦已預期了它的情况難以好轉。從這角度看,市場怎樣回應歐洲國家主權評級下降是一重要信號。若港股和環球股市是先跌後回穩,這應是一利好的信號。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