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港故事:北河街江湖食店 啖啖人情味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30日 07:35
2019年03月30日 07: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美國荷李活電影《龍兄鼠弟》,講述飾演雙胞胎的阿諾舒華辛力加與丹尼德維托相認,細佬高大健碩,大哥又矮又肥,自慚形穢,最終大團圓結局。現實中深水埗的「維記」亦有雙胞胎,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以豬膶麵為賣點的地舖獲前特首曾蔭權光顧而爆紅,位於樓上街市熟食中心的維記,接連遇上大翻新,維修扶手電梯等原因,人流大受打擊,難得老闆娘樂天知命,以街坊小菜收服來自五湖四海的食客,笑言像羅致光所講「60歲是中年」不認老,希望做到80歲。
記者:莫家文 攝影:劉柏麟
走到北河街市二樓熟食中心的路有點迂迴,原先由地下直上的扶手電梯用圍板封死,街巿有兩部貨用及一部客用升降機可用,前者經常載貨上落,後者僅容納四至五人。維記奶茶咖啡的老闆娘傅太笑說:「係呀!人流係有啲影響呀!」但從其口中從不會聽到「死啦!」、「今次慘啦!」等負面說話,反而樂觀地說:「熟客一定識嚟,有啲人每年從加拿大、新加坡返嚟香港,都特登返嚟嘆杯奶茶。」
「有好多人遺忘咗樓上維記,不過做人冇乜所謂,我喺度做得幾開心。」
1995年落成的北河街街市,二樓熟食市場已經歷兩次大變身,第一次在2016年初大翻新,歷時九個月工程,今個月再圍封扶手電梯進行改裝,大約要兩個月才可完工。其中一檔受影響的食肆維記,早於七十年代在福榮街大牌檔起家,至1996年拆遷,上一代退休,傅太與丈夫決定搬上街市全面接手,另一遠房親戚則選址繼續經營街舖。「(地舖)嗰間維記係我哋親戚,牌檔搬上去時分家,各有各做。」
位於地舖的維記豬膶麵人盡皆知,獲前任特首曾蔭權巡視深水埗市面入店光顧而爆紅,日日大排長龍,普羅大眾對街巿的維記卻所知不多,「有好多人遺忘咗樓上維記,尤其係後生一輩唔鍾意上嚟,年紀大啲會上嚟坐慢慢嘆,不過做人冇乜所謂,搵兩餐就算,我喺度做得幾開心。」
街市是一個市區的縮影,食檔同樣如是,深水埗向來被指龍蛇混雜,不同國籍的人士聚居於此,融會成社區大熔爐。傅太認為無論是本地、內地、尼泊爾、印巴裔或非裔人,來到維記便是客,即使遇上奄尖食客,她亦貫徹做生意便要放低身段的態度待人,「有啲麻煩客人,話你份量少,話你唔好食,話要換過,你換佢就開心,我會換到佢好為止,唔啱換到啱,做人做事最緊要放得開。」
如此放得開的傅太,與自小在深水埗成長大有關係。她在區內居住了半個世紀,黑漢打人劈友的事件耳聞目睹,早已司空見慣,平日少不免有江湖人物在熟食檔打躉,遇上一言不合便反枱打架亦非新鮮事,傅太自有一套江湖生存技巧,「啲人隨手擸起玻璃樽同膠凳係咁飛,有時差人嚟就和解,拆唔掂就叫大佬嚟擺平,雙方坐喺度飲杯茶擺番兩圍,傾兩句就無事,依家古惑仔無以前咁巴閉。」她說來淡然,絲毫沒有風雲變色之態。
「雖然未必長命百二歲,我肯做到80歲……煮麵畀人哋食,人哋食得開心,自己又開心!」
既要百貨應百客,價錢亦應盡量做得貼地,以一客蒸魚套餐為例,冰室或茶餐廳索價五、六十元,維記四十元有老火湯有飯有飲品。「人哋條魚大啲,我哋同魚商訂貨熟咗,既要日日新鮮,黃鱲倉有成人手掌咁大,太陽魚細條啲,就畀兩至三條當一客,剛好足夠一個成人食飽,價錢相對合理。」其他如有鑊氣的乾炒牛河、白飯魚炒蛋等菜式亦要定期換款,俘虜老饕芳心。
曾有藝人在保險廣告中說過「更鋒利的刀都有生銹的一日」,同樣傅太已年過六十,獨生子不願當第三代揸弗人,她堅持與員工共進退,「連埋廚工、水吧、淥麵、洗碗、樓面,我有十個夥計,好多由上舖跟到依家,雖然未必長命百二歲,我肯做到80歲……兩個妹成日嗌我移民加拿大,自己淥麵自己食,生活好枯燥,點同呢度煮麵畀人哋,人哋食得開心,自己又開心,新年逗利是逗到手軟㖭!」言畢又徐徐走回櫃枱收錢,背影微彎卻自帶神采。
港故事
有些人有些事,越是美好越留不住。本土手藝、傳統行業、街頭老店,都帶給我們生活的溫度和記憶的厚度,如果你知道有這樣的故事,歡迎提供。(致電或WhatsApp 6383 6568 註明「港故事」)。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