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蘋果日報】「好多人將夢想講到好大好遙遠,但我覺得夢想並非遙不可及,夢想就是做你想做的自己!」
八十後女書法藝術家青山不墨(原名賴碧琪Packy)成功追夢,花了兩年時間,做了想做的自己。
在這個以按鍵取代筆、以Emoji代替情感的世代,她偏偏選擇逆流而行,裸辭高薪厚職的市場策劃,以執筆寫大字為生,靠書法表達所思所想。在這個年輕的女生眼中,書法不過氣亦非離地,相反,背後充滿哲理與趣味;在這個年輕女生的心中,誓要將藝術和大眾拉近,幫傳統文化創價。
青山不墨這追夢之旅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短短兩年間已有自己的工作室有欣賞自己的粉絲,亦舉辦過書法展。都說夢想不可以當飯食;藝術家賺不到錢,她卻承認自己是少數的幸運者。青山不墨柔聲道:「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個天不會虧待你。現在這社會已經無懷才不遇,只要有才能,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去表達。」講事實?唱反調?聽她怎麼說。
撰文:莎連娜
攝影:謝榮耀
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不墨的舞台,是在元創方的工作室。古典中式的書房,一方木几,幾把木椅,大大小小的文房雅件,搭上竹簾屏風,茶香墨韻,有一種風雅,溫柔了時空。這個女主人坐在那裏,呷着杯茶,侃侃而談夢想、創作理念。
青山不墨6歲跟隨祖母學習書法,自此與筆墨結緣,不捨不棄逾廿載。「小時候沒想過主攻書法,那時因為喜歡食麥當勞,志願是去麥當勞炸薯條,心想每日都可以食。」她失笑道:「現在想起來覺得好好笑,但想深一層,人的夢想都離不開自己所喜歡。夢想和現實其實無衝突,都要選擇面對,你可以放棄現在已有,又或者選擇等待機會,我只是剛巧在我29歲那年辭職,於是選擇了追求夢想。」改名青山不墨,靈感出自「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意謂藝術最美之處在自然裏,書法最美是在文字裏。
很多人視夢想如天高如海深,遙不可及。青山不墨卻覺得尋夢想非常簡單:「夢想就是做想做的自己!」她強調,不想做書法家或書法老師,亦不想做書法界的KOL,而是「希望將我以前marketing工作的經驗,幫傳統文化去創價,將藝術同大眾拉近。」「希望將自己以往學到的知識轉化,令到身邊的人有得着。」她的載體是書法。這個聽起來有點遠古帶點悶的名詞,在她看來不過氣亦非離地,「寫字或畫畫的本質對我來講同跑步、做瑜伽或者做運動是一樣的,都是在做一些令到自己舒服、令到個心可以平靜下來的事情。」
靜下來,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抽離,給一點跟自己對話的時間,青山不墨認為是時下人必須。香港社會競爭大,很多人都不斷進修增值,「但學的全是對外,我們其實沒有想過對內,令自己得到內心的充實。寫字正好是對內,因在寫的過程非常安靜,像跟自己對話,是走進另一個世界,說起好像很玄,但卻是事實。當你真的可以在過程中抽離,就算是一個鐘一刻鐘,總會有少少時間給自己喘息、放鬆。」
不比功夫比念頭
三十出頭的青山不墨,靚女、時髦,卻有着不屬於她年齡和外表的成熟思想,她笑言身體住着一個老靈魂。「我細個已經鍾意睇哲學書,睇莊子、老子、道德經、逍遙遊,當然我都會睇漫畫睇八卦雜誌。以前無聊時睇的書,突然有日會在你思想上產生作用,影響你,我發覺有時做些看似好無謂的事,但關鍵時刻往往就被它們決定了,這是一種累積。」她希望學生來她這裏學到的,不只是書法,而是傳統文化為他們帶來的改變,影響他們的心態,改變他們的生命。「寫字在現代生活當中已非必然,我們可以靠錄音去傳達。在這個電話年代,寫字已不是如此功能性,反而寫字可以鍛煉提升內心的定力。我覺得沉得住氣、淡定,在面對生命的一些問題上會幫到我們。香港人做所有事都講效率,好快,太快好多時會將我們的頭腦拋在後面,當我們思想不斷丟在後面時,就會出現問題。」
對身邊事物感知提高,學懂用雙眼去欣賞美,是青山不墨的美育觀。「要學識將二百萬像素的相機提升至一千萬像素。例如你會聞到雨水的味道,聽到雨滴的聲音,看到雨掉在地下的形狀……其實身邊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都被我們忽略了,我稱之為美育。對於美學感知,學校沒有教到,到人越來越大,要追求心靈滿足時,就會發現這部份有所欠缺。」莊子的「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之舟」,是青山不墨的嚮往,「我最希望是可以溫飽,然後在船上欣賞湖光山色,逍遙自在。當然好難,但難不代表不可能,如果你想,你就會和其他人不一樣。」
青山不墨小時候家裏條件不太好,半工讀完成學業,「我大學未畢業就出來工作。好多人以為我29歲就高薪厚職,其實是因為我較同齡的人早出來工作。」比人行早一步,好處是贏在起跑線,比別人多了經驗,但路卻走得辛苦。她認真道:「就像現在,許多人會認為我好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但對我來講,出來創業不會比幫人家打工舒服,從來都不是!」錢是一個問題,「我不是家裏環境很好的人,每個月都要想如何去平衡開支,大家顧慮的我都要顧慮。」觀念又是另一個問題:「以前工作時會有星期日、紅日放假這觀念,自己創業基本上不會有假期。你要不斷去鞭策自己,因你每行一步都要對自己負責任。都有壓力的,在這個新的行業,我完全是個零的新人,中間遇過挫折,好彩遇到好多人欣賞,未必是我的字,而是我背後的想法、理念。」
寫了逾20年書法,青山不墨從不為自己的書法驕傲,「我不覺得自己寫的字特別好,我承認自己還有很大空間去改進,書法二千多年歷史,我學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她要爭的是想法和理念,「我覺得無論做任何行業,我們在擂台上不是比功夫強弱,到最後都是比想法,誰想得較深較遠?這點在葉問套戲都有講過。」她深信,思想好重要,「剛開始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如何做,那一刻好似有把聲音:你去做吧!就這樣撞了起來,慢慢有了很多想法,越來越清楚自己想做甚麼。」
一筆瘋澎湃
有市場策略經驗的她首先建立facebook網頁,每天分享書法文字,慢慢得到關注,工作也接踵而來,在本地藝術界打響名堂。把一種「古老」的藝術搬去facebook,她不寫時下人不諳的詩詞,而是從80後的角度去詮釋書法,以貼近人群的方式,將書法帶回地球,貼地又夠潮。她的facebook 有一個欄目叫「每日一治」,以書法及文字分享自己當日的感受,叫每日一「治」而非「字」是因為她想以書法去治癒身邊的人。
墨守成規不是青山不墨那杯茶,她30歲舉行人生第一個展覽—「釀」,讓人耳目一新。「好多人奇怪為何會有這主題,因我覺得無論任何文化或藝術,同生活都是分不開的,都離不開人,除了寫字的技巧,字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我寫的字給你看,就如和你對話,感覺可以好直接,我希望將我的想法投入書法,水墨不過是載體,和大家溝通。」青山不墨最看重的,是如何藉書法表達內心的體會,令受眾反思。書法作品能夠打動我們的,往往不是技巧,更多的是書寫者的靈魂和氣魄。就拿她的代表作,一個極有氣勢一筆完成的「瘋」字為例,予人輕盈奔放的感覺,讓人看見速度和力量。她計劃每年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讓人每次都有一個新的思想空間。
30歲換人生跑道,青山不墨自言不遲也不早,「我覺得現在這年紀做剛好,人要去到一個年紀才會成熟,之前就算給你一個必勝的方法你都未必會信,無信心去做。我覺得自己選的時候剛剛好。」
問她可擔心收入?青山不墨笑得坦然:「一定會有高低旺淡,但我不會每一刻都去想這問題,如果只想賺錢,到最後一刻多數都賺不到錢,哈哈……因太過執於那一點,最後一定會在那一點失敗。我會着重在可以學到甚麼。藝術在香港,別說致富,可以平衡到生活、有盈餘的已不多,慶幸我叫做比較順利……過程當然有開心不開心,但已很感恩,始終這事有點背道而馳。」她認為人生如今才剛剛開始,所做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喜歡文字創作的她還有許多可能,「我比其他人想得遠,會睇到好多可能性,礙於能力和時間,未必實踐得太快,但將來我想不斷衍生出去。」志氣高計劃多,事業和愛情如何兼顧?「人家說事業愛情不會兩得意,哈哈,這話應該事出有因。」自言愛情方面應該再努力。擇偶條件?「最好不要像自己,互補可能更好。」
後記:守破離
雙子座的青山不墨愛靜亦愛動,好玩劍擊的她學到的不只是劍術,還有劍術的哲學法則:「守破離」。
劍道的三個階段:「守」,盡量遵守教條,練習基本功夫直到熟練。「破」,開始打破一些規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靈活運用。「離」,超越所有規範的限制,自創一格,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青山不墨依劍道而行,就學、出社會工作;裸辭,告別舊有身份,展開人生新一頁;離開固有的傳統框框,創作出不一樣書法藝術。「守破離同樣應用在我的人生,過往那廿多年去守我的基本生存方法,破是辭了份做自己想做的,離就是我日後如何將現在的事轉化,變成其他的事,每一日對我來講都是一頁新紙。」如何填滿如何裝飾新一頁,全在於她!
八十後女書法藝術家青山不墨(原名賴碧琪Packy)成功追夢,花了兩年時間,做了想做的自己。
在這個以按鍵取代筆、以Emoji代替情感的世代,她偏偏選擇逆流而行,裸辭高薪厚職的市場策劃,以執筆寫大字為生,靠書法表達所思所想。在這個年輕的女生眼中,書法不過氣亦非離地,相反,背後充滿哲理與趣味;在這個年輕女生的心中,誓要將藝術和大眾拉近,幫傳統文化創價。
青山不墨這追夢之旅說易不易說難不難。短短兩年間已有自己的工作室有欣賞自己的粉絲,亦舉辦過書法展。都說夢想不可以當飯食;藝術家賺不到錢,她卻承認自己是少數的幸運者。青山不墨柔聲道:「只要做好自己的本份,個天不會虧待你。現在這社會已經無懷才不遇,只要有才能,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去表達。」講事實?唱反調?聽她怎麼說。
撰文:莎連娜
攝影:謝榮耀
綠水無弦萬古琴
青山不墨的舞台,是在元創方的工作室。古典中式的書房,一方木几,幾把木椅,大大小小的文房雅件,搭上竹簾屏風,茶香墨韻,有一種風雅,溫柔了時空。這個女主人坐在那裏,呷着杯茶,侃侃而談夢想、創作理念。
青山不墨6歲跟隨祖母學習書法,自此與筆墨結緣,不捨不棄逾廿載。「小時候沒想過主攻書法,那時因為喜歡食麥當勞,志願是去麥當勞炸薯條,心想每日都可以食。」她失笑道:「現在想起來覺得好好笑,但想深一層,人的夢想都離不開自己所喜歡。夢想和現實其實無衝突,都要選擇面對,你可以放棄現在已有,又或者選擇等待機會,我只是剛巧在我29歲那年辭職,於是選擇了追求夢想。」改名青山不墨,靈感出自「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意謂藝術最美之處在自然裏,書法最美是在文字裏。
很多人視夢想如天高如海深,遙不可及。青山不墨卻覺得尋夢想非常簡單:「夢想就是做想做的自己!」她強調,不想做書法家或書法老師,亦不想做書法界的KOL,而是「希望將我以前marketing工作的經驗,幫傳統文化去創價,將藝術同大眾拉近。」「希望將自己以往學到的知識轉化,令到身邊的人有得着。」她的載體是書法。這個聽起來有點遠古帶點悶的名詞,在她看來不過氣亦非離地,「寫字或畫畫的本質對我來講同跑步、做瑜伽或者做運動是一樣的,都是在做一些令到自己舒服、令到個心可以平靜下來的事情。」
靜下來,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事抽離,給一點跟自己對話的時間,青山不墨認為是時下人必須。香港社會競爭大,很多人都不斷進修增值,「但學的全是對外,我們其實沒有想過對內,令自己得到內心的充實。寫字正好是對內,因在寫的過程非常安靜,像跟自己對話,是走進另一個世界,說起好像很玄,但卻是事實。當你真的可以在過程中抽離,就算是一個鐘一刻鐘,總會有少少時間給自己喘息、放鬆。」
不比功夫比念頭
三十出頭的青山不墨,靚女、時髦,卻有着不屬於她年齡和外表的成熟思想,她笑言身體住着一個老靈魂。「我細個已經鍾意睇哲學書,睇莊子、老子、道德經、逍遙遊,當然我都會睇漫畫睇八卦雜誌。以前無聊時睇的書,突然有日會在你思想上產生作用,影響你,我發覺有時做些看似好無謂的事,但關鍵時刻往往就被它們決定了,這是一種累積。」她希望學生來她這裏學到的,不只是書法,而是傳統文化為他們帶來的改變,影響他們的心態,改變他們的生命。「寫字在現代生活當中已非必然,我們可以靠錄音去傳達。在這個電話年代,寫字已不是如此功能性,反而寫字可以鍛煉提升內心的定力。我覺得沉得住氣、淡定,在面對生命的一些問題上會幫到我們。香港人做所有事都講效率,好快,太快好多時會將我們的頭腦拋在後面,當我們思想不斷丟在後面時,就會出現問題。」
對身邊事物感知提高,學懂用雙眼去欣賞美,是青山不墨的美育觀。「要學識將二百萬像素的相機提升至一千萬像素。例如你會聞到雨水的味道,聽到雨滴的聲音,看到雨掉在地下的形狀……其實身邊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都被我們忽略了,我稱之為美育。對於美學感知,學校沒有教到,到人越來越大,要追求心靈滿足時,就會發現這部份有所欠缺。」莊子的「飽食而遨遊,汎若不繫之舟」,是青山不墨的嚮往,「我最希望是可以溫飽,然後在船上欣賞湖光山色,逍遙自在。當然好難,但難不代表不可能,如果你想,你就會和其他人不一樣。」
青山不墨小時候家裏條件不太好,半工讀完成學業,「我大學未畢業就出來工作。好多人以為我29歲就高薪厚職,其實是因為我較同齡的人早出來工作。」比人行早一步,好處是贏在起跑線,比別人多了經驗,但路卻走得辛苦。她認真道:「就像現在,許多人會認為我好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但對我來講,出來創業不會比幫人家打工舒服,從來都不是!」錢是一個問題,「我不是家裏環境很好的人,每個月都要想如何去平衡開支,大家顧慮的我都要顧慮。」觀念又是另一個問題:「以前工作時會有星期日、紅日放假這觀念,自己創業基本上不會有假期。你要不斷去鞭策自己,因你每行一步都要對自己負責任。都有壓力的,在這個新的行業,我完全是個零的新人,中間遇過挫折,好彩遇到好多人欣賞,未必是我的字,而是我背後的想法、理念。」
寫了逾20年書法,青山不墨從不為自己的書法驕傲,「我不覺得自己寫的字特別好,我承認自己還有很大空間去改進,書法二千多年歷史,我學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她要爭的是想法和理念,「我覺得無論做任何行業,我們在擂台上不是比功夫強弱,到最後都是比想法,誰想得較深較遠?這點在葉問套戲都有講過。」她深信,思想好重要,「剛開始時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如何做,那一刻好似有把聲音:你去做吧!就這樣撞了起來,慢慢有了很多想法,越來越清楚自己想做甚麼。」
一筆瘋澎湃
有市場策略經驗的她首先建立facebook網頁,每天分享書法文字,慢慢得到關注,工作也接踵而來,在本地藝術界打響名堂。把一種「古老」的藝術搬去facebook,她不寫時下人不諳的詩詞,而是從80後的角度去詮釋書法,以貼近人群的方式,將書法帶回地球,貼地又夠潮。她的facebook 有一個欄目叫「每日一治」,以書法及文字分享自己當日的感受,叫每日一「治」而非「字」是因為她想以書法去治癒身邊的人。
墨守成規不是青山不墨那杯茶,她30歲舉行人生第一個展覽—「釀」,讓人耳目一新。「好多人奇怪為何會有這主題,因我覺得無論任何文化或藝術,同生活都是分不開的,都離不開人,除了寫字的技巧,字是人與人之間的對話,我寫的字給你看,就如和你對話,感覺可以好直接,我希望將我的想法投入書法,水墨不過是載體,和大家溝通。」青山不墨最看重的,是如何藉書法表達內心的體會,令受眾反思。書法作品能夠打動我們的,往往不是技巧,更多的是書寫者的靈魂和氣魄。就拿她的代表作,一個極有氣勢一筆完成的「瘋」字為例,予人輕盈奔放的感覺,讓人看見速度和力量。她計劃每年舉辦一個別開生面的展覽,讓人每次都有一個新的思想空間。
30歲換人生跑道,青山不墨自言不遲也不早,「我覺得現在這年紀做剛好,人要去到一個年紀才會成熟,之前就算給你一個必勝的方法你都未必會信,無信心去做。我覺得自己選的時候剛剛好。」
問她可擔心收入?青山不墨笑得坦然:「一定會有高低旺淡,但我不會每一刻都去想這問題,如果只想賺錢,到最後一刻多數都賺不到錢,哈哈……因太過執於那一點,最後一定會在那一點失敗。我會着重在可以學到甚麼。藝術在香港,別說致富,可以平衡到生活、有盈餘的已不多,慶幸我叫做比較順利……過程當然有開心不開心,但已很感恩,始終這事有點背道而馳。」她認為人生如今才剛剛開始,所做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喜歡文字創作的她還有許多可能,「我比其他人想得遠,會睇到好多可能性,礙於能力和時間,未必實踐得太快,但將來我想不斷衍生出去。」志氣高計劃多,事業和愛情如何兼顧?「人家說事業愛情不會兩得意,哈哈,這話應該事出有因。」自言愛情方面應該再努力。擇偶條件?「最好不要像自己,互補可能更好。」
後記:守破離
雙子座的青山不墨愛靜亦愛動,好玩劍擊的她學到的不只是劍術,還有劍術的哲學法則:「守破離」。
劍道的三個階段:「守」,盡量遵守教條,練習基本功夫直到熟練。「破」,開始打破一些規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靈活運用。「離」,超越所有規範的限制,自創一格,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青山不墨依劍道而行,就學、出社會工作;裸辭,告別舊有身份,展開人生新一頁;離開固有的傳統框框,創作出不一樣書法藝術。「守破離同樣應用在我的人生,過往那廿多年去守我的基本生存方法,破是辭了份做自己想做的,離就是我日後如何將現在的事轉化,變成其他的事,每一日對我來講都是一頁新紙。」如何填滿如何裝飾新一頁,全在於她!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