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台灣製作人柴智屏被封為「偶像劇教母」,曾執導逾30部偶像劇,柴氏作品《流星花園》紅遍東南亞,現年56歲的她縱橫娛樂圈30多年,充滿傲氣地說:「我從來沒有讓我的金主賠過錢!」
撰文:陳德愉
攝影:黃聖紘
柴智屏曾製作經典綜藝節目《連環泡》、《超級星期天》,三度獲台灣金鐘獎「綜藝節目獎」, 由F4、徐熙媛主演的偶像劇《流星花園》更奠定了她「偶像劇教母」的地位;11年製作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捧紅了柯震東,在事業上屢創高峯的她,14年在內地涉入調查中案件被境管,去年卻重回內地翻拍《流星花園》,真不愧是女強人!
好成績有幸福感
日前柴智屏接受台灣傳媒訪問,談到為甚麼繼續拍戲?她說:「我是一個公司的老闆,要提供員工、藝人發揮的平台與空間。我看到年輕人(在我的公司)有好的成績,覺得有幸福感。」驕傲的她還抬頭說:「我從來沒有讓我的金主賠過錢!如果覺得會虧錢,我就自掏腰包拿出來,或者是用上一部戲賺的錢來賠。」
自小喜歡看電視長大的柴智屏,連續劇、卡通甚麼都看,她說:「我的人生觀都是從電影、電視裏面得到的。」25歲入行的她,用十年時間開始了綜藝時代:「我想成就自己,看到自己不斷進步。」35歲至45歲是柴智屏事業的第二個階段,她說:「那時我拚命地想要超越自己的導師,想要在影視史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於是有《流星花園》的出現,她說:「如果菜場上大家都在賣青菜,我可以賣玉米。」
凡事業都要犧牲
《流星花園》的成功,令柴智屏於40歲之齡當上「教母」:「45歲以後,失去了一些挑戰。有一段時間偶像劇沉寂,我們就想辦法突破,跑去拍電影。」《那些年》成功了,但隨內地市場擴張,近年台灣本土影視作品的製作環境越來越艱難,她慨嘆:「人才外流,沒有甚麼項目啟動,團隊沒機會訓練。」今年她重回內地耗資7億新台幣(約1.8億港元)翻拍《流星花園》,是當年製作費的73倍,她坦言:「在歐美拍戲成本也是這麼高,台灣現在是拍戲成本最低的地方。」
問到還會回台灣拍戲嗎?柴智屏斬釘截鐵說:「當然啊!台灣現在面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知道如何做出國際規格的東西,讓多個地區都可以播,像韓劇在製作規格、內容上,就有跟着國際潮流走,要達到國際規格,需要自覺加上鍛煉。我希望在台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夥伴,大家團結起來,我們的製作能力都還有,任何事業都要大家共同犧牲的,我們一定可以做得起來。」
本文經《上報》獨家授權
【克服體能繼續創作】
柴智屏於20歲喪母、30歲喪父,繼母亦於今年端午逝世,柴智屏低聲說:「我們家本來人口就少……現在家裏人更少了!長輩過世給我很深的感觸,以後我……」
56歲的她仍未言退,但身體狀況卻漸差:「現在我是在克服我的體能,對抗我的腦力和體力(的衰退),邊拍邊改劇本,有時先寫後面,隔了一個月,又要跳回來寫前面。要記得上次寫到哪裏,情感還要接得上。長期久坐着寫稿、剪接,脊椎出問題,然後胃食道逆流又復發。」
撰文:陳德愉
攝影:黃聖紘
柴智屏曾製作經典綜藝節目《連環泡》、《超級星期天》,三度獲台灣金鐘獎「綜藝節目獎」, 由F4、徐熙媛主演的偶像劇《流星花園》更奠定了她「偶像劇教母」的地位;11年製作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更捧紅了柯震東,在事業上屢創高峯的她,14年在內地涉入調查中案件被境管,去年卻重回內地翻拍《流星花園》,真不愧是女強人!
好成績有幸福感
日前柴智屏接受台灣傳媒訪問,談到為甚麼繼續拍戲?她說:「我是一個公司的老闆,要提供員工、藝人發揮的平台與空間。我看到年輕人(在我的公司)有好的成績,覺得有幸福感。」驕傲的她還抬頭說:「我從來沒有讓我的金主賠過錢!如果覺得會虧錢,我就自掏腰包拿出來,或者是用上一部戲賺的錢來賠。」
自小喜歡看電視長大的柴智屏,連續劇、卡通甚麼都看,她說:「我的人生觀都是從電影、電視裏面得到的。」25歲入行的她,用十年時間開始了綜藝時代:「我想成就自己,看到自己不斷進步。」35歲至45歲是柴智屏事業的第二個階段,她說:「那時我拚命地想要超越自己的導師,想要在影視史上找到自己的定位。」於是有《流星花園》的出現,她說:「如果菜場上大家都在賣青菜,我可以賣玉米。」
凡事業都要犧牲
《流星花園》的成功,令柴智屏於40歲之齡當上「教母」:「45歲以後,失去了一些挑戰。有一段時間偶像劇沉寂,我們就想辦法突破,跑去拍電影。」《那些年》成功了,但隨內地市場擴張,近年台灣本土影視作品的製作環境越來越艱難,她慨嘆:「人才外流,沒有甚麼項目啟動,團隊沒機會訓練。」今年她重回內地耗資7億新台幣(約1.8億港元)翻拍《流星花園》,是當年製作費的73倍,她坦言:「在歐美拍戲成本也是這麼高,台灣現在是拍戲成本最低的地方。」
問到還會回台灣拍戲嗎?柴智屏斬釘截鐵說:「當然啊!台灣現在面臨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知道如何做出國際規格的東西,讓多個地區都可以播,像韓劇在製作規格、內容上,就有跟着國際潮流走,要達到國際規格,需要自覺加上鍛煉。我希望在台灣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夥伴,大家團結起來,我們的製作能力都還有,任何事業都要大家共同犧牲的,我們一定可以做得起來。」
本文經《上報》獨家授權
【克服體能繼續創作】
柴智屏於20歲喪母、30歲喪父,繼母亦於今年端午逝世,柴智屏低聲說:「我們家本來人口就少……現在家裏人更少了!長輩過世給我很深的感觸,以後我……」
56歲的她仍未言退,但身體狀況卻漸差:「現在我是在克服我的體能,對抗我的腦力和體力(的衰退),邊拍邊改劇本,有時先寫後面,隔了一個月,又要跳回來寫前面。要記得上次寫到哪裏,情感還要接得上。長期久坐着寫稿、剪接,脊椎出問題,然後胃食道逆流又復發。」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