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伊利沙伯醫院發生一宗離奇醫療事件。一名有長期病患的79歲女士,月初於該院接受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醫護團隊為其接駁導管並注入顯影劑後,發現導管竟誤放陰道,致顯影劑注入盆腔。團隊即時停止檢查並轉送病人至深切治療部,發現仍有顯影劑殘留子宮,安全起見下施手術切除輸卵管,醫院向病人致歉。外科醫生指事件「聞所未聞」。
記者:于健民
伊院發言人昨回應查詢指,該女病人因心血管問題,一直於該院接受治療;因她或需接受心臟介入程序、服用薄血藥,醫生遂安排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確定大腸有沒有不正常情況,以及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顯影劑或致腹腔炎
女病人7月4日早上接受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時,放射師置入導管後,按既定程序由病人確認導管放置在正確位置;但注入顯影劑後,醫生發現顯影劑竟流進盆腔,懷疑導管不當置入陰道,遂立即中止造影檢查,並轉送病人至深切治療部。電腦掃描顯示顯影劑仍殘留在陰道、子宮及輸卵管。
該院即為病人進行宮腔鏡及大腸鏡檢查,並安排緊急手術清洗殘留顯影劑及修補傷口;並切除輸卵管減低顯影劑可能引致的腹腔炎風險。病人事後情況穩定,7月24日出院。該院即加強造影檢查的覆核及確認程序,並向病人及家屬致歉。醫管局總辦事處會調查事件。
外科專科醫生邱錦榮指,為高齡女長者施行灌腸造影檢查時需特別小心,因部份人的陰道與肛門括約肌十分鬆弛、膈膜很薄,當導管經肛門插進直腸時,顯影劑或有可能經導管流入陰道;但他強調機會極微。一般情況下,X光部放射技師會在檢查前先為病人「探肛」,大約了解如何安放導管以至控制顯影劑流速,醫生會在旁監督處理突發情況。他認為今次事件極罕見,但顯影劑屬安全醫療用品,即使流入盆腔感染風險亦不大。協助病人家屬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則指,分辨肛門與陰道屬「基本人體結構知識」,對事件表示難接受。
記者:于健民
伊院發言人昨回應查詢指,該女病人因心血管問題,一直於該院接受治療;因她或需接受心臟介入程序、服用薄血藥,醫生遂安排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確定大腸有沒有不正常情況,以及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顯影劑或致腹腔炎
女病人7月4日早上接受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時,放射師置入導管後,按既定程序由病人確認導管放置在正確位置;但注入顯影劑後,醫生發現顯影劑竟流進盆腔,懷疑導管不當置入陰道,遂立即中止造影檢查,並轉送病人至深切治療部。電腦掃描顯示顯影劑仍殘留在陰道、子宮及輸卵管。
該院即為病人進行宮腔鏡及大腸鏡檢查,並安排緊急手術清洗殘留顯影劑及修補傷口;並切除輸卵管減低顯影劑可能引致的腹腔炎風險。病人事後情況穩定,7月24日出院。該院即加強造影檢查的覆核及確認程序,並向病人及家屬致歉。醫管局總辦事處會調查事件。
外科專科醫生邱錦榮指,為高齡女長者施行灌腸造影檢查時需特別小心,因部份人的陰道與肛門括約肌十分鬆弛、膈膜很薄,當導管經肛門插進直腸時,顯影劑或有可能經導管流入陰道;但他強調機會極微。一般情況下,X光部放射技師會在檢查前先為病人「探肛」,大約了解如何安放導管以至控制顯影劑流速,醫生會在旁監督處理突發情況。他認為今次事件極罕見,但顯影劑屬安全醫療用品,即使流入盆腔感染風險亦不大。協助病人家屬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則指,分辨肛門與陰道屬「基本人體結構知識」,對事件表示難接受。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