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醫述醫術:痛風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27日 07:55
2018年07月27日 07:55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五十歲的陳先生有酗酒惡習,有多次急性痛風的病史,每次都是晚間腳大拇趾突然劇痛,關節發紅、腫脹及有「觸痛」(tender)現象,歷時數天之久。除藥物治療外,醫生建議陳先生馬上戒酒。
痛風的病因是「尿酸」(uric acid)超標,晶體結集關節,誘發「關節炎」(arthritis)。血液尿酸水平上升(hyperuricaemia),有三分一機會出現痛風性關節炎,最常影響腳大拇趾,關節紅痛腫。痛風病發,驗血尿酸水平可能正常;如有需要,可抽「關節液」(joint fluid)檢查,顯微鏡下見「尿酸晶體」(uric acid crystals),有助確診。如病情嚴重,X光造影或見典型病變。
尿酸過多有機會影響腎臟,形成腎石,超過一成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腎臟受損。血液尿酸水平長期處於高位,亦可發展成「慢性痛風石」(chronic tophaceous gout),尿酸晶體在關節、骨骼、軟骨及皮下積聚,形成「痛風石」(tophi),出現紅腫痛現象。
「假痛風」(pseudogout)病徵與痛風相似,但病因有異,關節炎由「焦磷酸鹽」(pyrophosphate)引發,與尿酸無關,小心誤診。
估計半成人口曾患痛風,較多影響成年人,尤其長者;男仕較易有痛風,發病年齡亦較早。其他高危因素包括癡肥、高血壓、慢性腎病、嚴重創傷、酒精、暴食、肉和海產、利尿藥物(Diuretics)及骨髓增生病(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
小心控制飲食,有助降低尿酸水平;若能成功減磅,效果更佳。專家建議低脂奶、全麥、糙米、燕麥及豆類食物;咖啡及維生素C有助降尿酸,但切忌酒精。
梁憲孫 養和醫院副院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