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常言道,多留意時事新聞,就更容易掌握社會政策動向,投資功力更上一層樓。
隨着越來越多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內地新聞消息對港股及行業板塊的影響更加重要。要讀懂中國政府的玩法,其實唔難。緊握「筆桿子」的中國共產黨一直緊抓社會輿論,內裏有個中宣部,負責輿論管理。所以,有任何特別的社會議題突然出現及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而內容沒有「被消失」時,基本上可以當作政府默許繼續發酵。
例如月初內地電影《我不是藥神》帶出內地民眾治病難的問題,令影迷共鳴。不過政府面對社會壓力,卻沒有要求影院停播,暗示傳媒可以在有關問題上繼續造文章。結果由「藥神」變成「疫苗風暴」,有傳媒揭發內地上市公司長春長生及武漢生物生產不合格疫苗後發售,並直指部份公司營銷費用,實為賄賂醫院及防疫部門管理人員,於是整個醫藥板塊受壓。
不過,另一邊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發表文章,指目前財政政策不夠積極,被網民戲稱「央媽財爸吵架」。不到兩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即放話,指「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市場解讀為財政部亦須為經濟增長負責,而政府拉高GDP的方法,就是大搞基建,於是一眾基建股及水泥股,早兩天都有不俗升勢。
中國地廣人多,但中央推動政令似乎效率不高,所以用輿論推動主要政策,「統一戰線」,雖然老套但有用。投資者只要留意,內地哪些社會現象或資訊不太「和諧」,當中或許已透露出不少玄機。
徐風
http://facebook.com/1min.investment/
本欄逢周五刊出
隨着越來越多中資企業在香港上市,內地新聞消息對港股及行業板塊的影響更加重要。要讀懂中國政府的玩法,其實唔難。緊握「筆桿子」的中國共產黨一直緊抓社會輿論,內裏有個中宣部,負責輿論管理。所以,有任何特別的社會議題突然出現及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而內容沒有「被消失」時,基本上可以當作政府默許繼續發酵。
例如月初內地電影《我不是藥神》帶出內地民眾治病難的問題,令影迷共鳴。不過政府面對社會壓力,卻沒有要求影院停播,暗示傳媒可以在有關問題上繼續造文章。結果由「藥神」變成「疫苗風暴」,有傳媒揭發內地上市公司長春長生及武漢生物生產不合格疫苗後發售,並直指部份公司營銷費用,實為賄賂醫院及防疫部門管理人員,於是整個醫藥板塊受壓。
不過,另一邊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發表文章,指目前財政政策不夠積極,被網民戲稱「央媽財爸吵架」。不到兩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即放話,指「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市場解讀為財政部亦須為經濟增長負責,而政府拉高GDP的方法,就是大搞基建,於是一眾基建股及水泥股,早兩天都有不俗升勢。
中國地廣人多,但中央推動政令似乎效率不高,所以用輿論推動主要政策,「統一戰線」,雖然老套但有用。投資者只要留意,內地哪些社會現象或資訊不太「和諧」,當中或許已透露出不少玄機。
徐風
http://facebook.com/1min.investment/
本欄逢周五刊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