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淚水帶異味 損害角膜 港大:社區暗藏紅眼症新菌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23日 07:59
2018年07月23日 07:59
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社區感染】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再發現可導致紅眼症的新細菌品種,令病人眼睛通紅及不受控地流出帶異味的分泌物,需求醫治理。專家指,研究再次證實社區環境暗藏各種病菌,誤入眼睛可短時間內形成如紅眼症等眼疾;眼科醫生指,若只滴眼藥水而不及早求醫,隨時造成角膜受損,影響視力。
記者︰于健民
研究由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教授胡釗逸及其團隊進行,於三名紅眼症(學名為結膜炎)患者結膜樣本中,發現兩款與束村氏菌同種細菌(分別為Tsukamurella ocularis sp. nov.及Tsukamurella hominis sp. nov);由於基因排序與已知束村氏菌非百分百一致,故屬於束村氏菌新品種。病人其後都接受包括抗生素眼藥水等治療後康復。
可黏附枱上塵埃表面
胡釗逸表示,該系早於2003年首度發現束村氏菌可致結膜炎,其後再發現同菌但不同品種細菌也可導致眼睛感染甚至角膜炎。他稱相信束村氏菌與金黃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常見細菌一樣,存活於戶外環境,「室內環境如枱上嘅塵,都有機會(黏附表面)」;若手部接觸病菌後捽眼,或佩戴不潔隱形眼鏡,有可能受感染,形成紅眼症。除了眼疾,束村氏菌也常透過俗稱「黃豆」的靜脈注射器入侵血液造成感染。
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流感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是最常引發紅眼症的兩種細菌,病人一般接受一至兩星期藥物治療即可痊癒。胡指,不排除社區已有部份紅眼症個案是受束村氏菌感染,幸現階段發現束村氏菌殺傷力與其他細菌差別不大,同樣可被抗生素眼藥水消滅。但他認為研究反映社區環境暗藏各樣不為人知、可引發眼疾病菌,市民須做好個人衞生。
眼科專科醫生羅智峯指,紅眼症非常普遍,臨床上近乎每日都有病人求診,但部份個案成因不明,或無法辨別受何種病菌感染,提醒市民如果無故流眼水,或感到有異物而痕癢、疼痛、紅腫等懷疑紅眼症症狀,別「只係滴屋企儲落嘅眼藥水了事」,宜盡快求醫治理。他稱紅眼症若不及早根治,有機會造成角膜發炎,甚至影響視力。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