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社會熱話】上月底,79歲的吳婆婆晚上在深水埗桂林街擺賣時,被食環署人員票控「非法擺賣」雜物,並遭至少15名警察包圍。堅拒離開的婆婆最終哭着被抬上警車,貨品亦被充公。其間,有警員反擊批評的途人:「係咪80歲犯法都得呀依家?」
記者最近重返深水埗午夜墟,發現像吳婆婆一樣的例子多不勝數,這裏幾乎每晚都上演着貓捉老鼠的遊戲。小販們不惜鋌而走險,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都係為啖苦飯啫!」
記者:陳芷昕
「我嘅標語:努力向上。噚日做到兩點先走呀,唔做點交租?棺材房都要幾千蚊呀。」
快要晚上9時正,深水埗北河街街市已關上鐵閘,附近一帶的小販排檔亦已打烊,幾個老伯聚在一個檔口旁,抽着香煙說笑,逗弄着毛茸茸的流浪狗。60多歲的方姐推着滿載帆布袋的手推車,看看周圍,然後把袋中的時鐘、碗碟和環保袋等逐一擺放在街市前的馬路上──
「請勿非法擺賣,否則會被檢控。」從鴨寮街傳來揚聲器的廣播,方姐往前一看,只見10來個食環署人員步步逼近。小販趕忙推走手推車,嘀咕着:「唔怪得今日條街冇人擺嘢……」
方姐不慌不忙用布把雜物蓋起來,靜靜坐着。食環署人員馬上各就各位,有的拿手機對着方姐錄影,有的拿着筆記簿抄錄,一人走上前說:「幫你計時呀,你如果堅持喺度,陣間就執晒你啲嘢。」方姐重新把雜物放回袋中。良久,食環署人員悄然離開北河街,向汝州街進發。
「噚日都係咁呀,今日好似特別多。十點後啦,等佢哋走咗先。」方姐說完,拿着剛才熟客從附近餐廳賣剩送她的葱油餅,大口吃着。「好香呀,好多芝麻。」她吃完一塊,還剩下一塊,她問記者:「你肚唔肚餓呀?食唔食?」記者婉拒,她把膠袋打結,將那一塊葱油餅留作消夜。
方姐獨自一人在深水埗劏房生活,早上在酒店做清潔工,晚上在深水埗的午夜墟擺地攤,一擺已是17年。除了刮風下雨,她每天晚上8時多就會推着手推車前來,在路邊放一塊3呎乘3呎的尼龍布,再把車上的雜物逐一放在布上販賣。她的地攤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應有盡有,有些是她付錢收來的,有些是街坊、熟客和慈善團體免費贈送的。10時至12時是午夜墟最旺的時間,生意較好時,她一晚可賺上100元。
可是近年食環署人員開始在深水埗一帶加緊執法,掃蕩無牌小販,讓方姐大呼搵食艱難:「以前冇人管我哋,冇人趕我哋,都可能搵到多少嘅。依家趕盡殺絕,搵唔到食㗎啦。」
記者好奇問方姐為何不申請綜援,方姐唏噓回答:「你話申請就申請到咩。」她給記者看了看她社交媒體的個人簡介:「我嘅標語:努力向上。噚日做到兩點先走呀,唔做點交租?棺材房都要幾千蚊呀。」
「自從佢哋咁掃街,你睇吓周圍啲餐廳跌咗幾成?冇我哋晚晚出嚟食飯,大家都少咗收入。」
在北河街與鴨寮街交界,一輛大型貨車停泊在馬路邊,10多人圍在車後。記者趕忙過去一同湊熱鬧,赫然發現車倉內和車板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貨物,像個流動陳列室一樣。當中大部分都是二手或翻版球鞋、皮袋和家庭電器,車板上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古董木擺設。
「大南街嗰啲兄弟就話呢個係小葉紫藤,有啲又話係沉水檀香,有個喺佛山落嚟嘅就話係黃木梨。12公斤重,有啲畀6,000蚊我都未賣。我唔X知你賣到幾多萬,亦唔知你點運去大陸啦,有啲就話綁起佢、搵個網撈出去公海度……」
半蹲在貨倉內的小販強哥(化名)「應酬」完包圍着木古董的幾位大叔後,馬上又向把玩着翻版LV手袋的南亞裔女士說:「呢個four hundred呀,are you ok?You want how much?」
強哥雖然只是年過40,在午夜墟中屬於年輕的一群,但他從事小販的年資卻可能是眾人之冠。「我老竇老母都係做小販,以前喺大南街擺檔。一開頭推手推車,做做吓就貨van,07年就轉貨車。」自稱「讀得書少」的強哥繼承衣鉢10多年,靠着一輛貨車走天涯,養大了分別正就讀大學、中學和幼稚園的3個女兒。
強哥賣的貨品跟其他午夜墟地攤比起來更「奢華」,從30元的波鞋至幾千元的古董不等。原來他同時也是「收買佬」,「有地產佬叫我哋清唐樓、村屋,咁咪拎到呢堆貨囉,全部都要本㗎。有啲賺50,有啲賺100咁。」
強哥指他們一眾小販其實很環保:「呢堆舊書、CD全部拎去堆填,堆到幾多先?係咪好快爆呀?」
昔日未遭食環署人員大力打壓時,強哥形容做小販好過打份工:「以前大南街街市一走,我哋就入位。7點開工,擺到9點、10點,搵到8、9嚿我就收工打麻雀啦。第二日又可以湊吓仔女返學放學、管接管送,晏晝又可以瞓幾個鐘。好過打份工得2萬幾蚊一個月!」這份「筍工」,很多小販一做就是十多廿年,「好似鴨寮街嗰邊個婆婆做到老,上個月先死咗」。
強哥依稀記得自前年起,深水埗午夜墟成為食環署人員的重點目標,但他不清楚緣由:「好似係有啲議員嫌條街污糟喎。咁你覺得我哋係咪好污糟呀?我哋都係身光頸靚。」他微微冷笑,「佢哋最好就想條街冇人、冇夜冷、咩都冇,天下太平」。強哥嘲笑食環署打壓小販的行徑,是破壞了整個深水埗的生態平衡,「自從佢哋咁掃街,你睇吓周圍啲餐廳跌咗幾成?冇我哋晚晚出嚟食飯,大家都少咗收入」。
但最讓強哥氣憤的,不是收入大跌,而是食環署人員驅趕的態度。「上次走鬼,食環掃晒我堆電話、波鞋。當時有個阿伯特登由天水圍搵我拎把樂聲(風扇)。我同阿Sir講:『攞還攞,唔好嚇親佢。』佢一手推開阿伯,我咪鬧X個職員囉。」
強哥指深水埗的小販都只是想「搵啖苦飯食」,現在屢遭驅趕,已怨聲四起。「我聽啲南亞裔講,再咁搞落去就搵議員,但都唔知可以搵邊個?」
「連乞兒都有500蚊,我哋呢?到有全民退保時我哋都上天堂啦。」
接近晚上11時,鴨寮街依然人潮洶湧,不少人拿着小電筒往地攤照,希望從林林總總的雜物中覓得心頭好。倏然,幾個街坊從前方走來,向小販通風報訊:「小心呀,又嚟啦。」幾乎同一時間,數個食環署人員不知從何處冒出來,再次拿起揚聲器,呼叫在場小販離開。
69歲的梁婆婆開始逐一把地攤上的碗碟、玩偶、舊書等雜物收回帆布袋中。「佢嗌收檔啦,仲擺咩呀,依家佢好快返轉頭㗎,執晒你啲嘢你就冇得賣啦,又要上堂,又要罰1,500蚊,好攞命㗎!」
原來梁婆婆也是過來人,3個月前她才被食環署人員抓個正着,現正等待當局確認上庭時間。
「我哋冇本事,手慢腳慢,有時執嘢冇咁快趣。市政(食環署人員)就話:『你執唔執㗎,唔執我同你執㗎啦。』5分鐘一清就清晒所有嘢啦。」
為躲避食環署人員捉拿,梁婆婆逐漸學會應對「戰術」。「一見到人,即刻扯起地布,收起啲貨,搵塊布遮一遮,收埋一、二邊。」但她又指,近來食環署人員掃蕩越來越「快、狠、準」,舊策略已開始不管用,不少小販都要發明新招數。「有啲小販將貨擺喺BB車,市政一嚟,即刻搵塊布蓋喺車上面,扮推BB車」。
梁婆婆是番禺人,自八二年來港,一直做酒店洗碗,與丈夫一同合力養育一子一女。自她年滿65歲後,她不再獲酒店續約。丈夫離世、子女離家的梁婆婆一人在深水埗生活,清晨在天光墟擺地攤,販賣街坊免費送她的舊物。之後執拾紙皮,晚上6、7時再推手推車到午夜墟。她靠每月2、3千元收入和生果金,勉強足以維持生計。只是近來,生意越來越難做。
「其實邊個想咁樣拋頭露面?我哋都知咁係犯法,有時都會驚影響到人,就細聲啲、企理啲。市政都係打份工,以前我對佢哋都冇咩不滿。」她邊向街坊兜售地攤上標價10元一個的二手「古董」青花瓷碗邊說:「但依家日日咁搞,真係冇心臟病都搞到有。連乞兒都有500蚊,我哋呢?到有全民退保時我哋都上天堂啦。」
「執嘢啦婆婆,要走啦。」一直站在梁婆婆旁邊的食環署人員適時提醒。
梁婆婆收着收着,5個帆布袋逐漸填滿。瘦小的她拖着傴僂身軀,深吸一口氣,把帆布袋抬上手推車,再用麻繩把袋子綁好,街上遺下一隻有裂痕的砂鍋。「冇啦,裂咗。」她把砂鍋丟進垃圾桶。「地上唔要嘅都要丟走,如果唔係又俾人拉㗎啦。」梁婆婆推着手推車緩緩地走,逐漸遠去。
記者最近重返深水埗午夜墟,發現像吳婆婆一樣的例子多不勝數,這裏幾乎每晚都上演着貓捉老鼠的遊戲。小販們不惜鋌而走險,原因其實只有一個:「都係為啖苦飯啫!」
記者:陳芷昕
「我嘅標語:努力向上。噚日做到兩點先走呀,唔做點交租?棺材房都要幾千蚊呀。」
快要晚上9時正,深水埗北河街街市已關上鐵閘,附近一帶的小販排檔亦已打烊,幾個老伯聚在一個檔口旁,抽着香煙說笑,逗弄着毛茸茸的流浪狗。60多歲的方姐推着滿載帆布袋的手推車,看看周圍,然後把袋中的時鐘、碗碟和環保袋等逐一擺放在街市前的馬路上──
「請勿非法擺賣,否則會被檢控。」從鴨寮街傳來揚聲器的廣播,方姐往前一看,只見10來個食環署人員步步逼近。小販趕忙推走手推車,嘀咕着:「唔怪得今日條街冇人擺嘢……」
方姐不慌不忙用布把雜物蓋起來,靜靜坐着。食環署人員馬上各就各位,有的拿手機對着方姐錄影,有的拿着筆記簿抄錄,一人走上前說:「幫你計時呀,你如果堅持喺度,陣間就執晒你啲嘢。」方姐重新把雜物放回袋中。良久,食環署人員悄然離開北河街,向汝州街進發。
「噚日都係咁呀,今日好似特別多。十點後啦,等佢哋走咗先。」方姐說完,拿着剛才熟客從附近餐廳賣剩送她的葱油餅,大口吃着。「好香呀,好多芝麻。」她吃完一塊,還剩下一塊,她問記者:「你肚唔肚餓呀?食唔食?」記者婉拒,她把膠袋打結,將那一塊葱油餅留作消夜。
方姐獨自一人在深水埗劏房生活,早上在酒店做清潔工,晚上在深水埗的午夜墟擺地攤,一擺已是17年。除了刮風下雨,她每天晚上8時多就會推着手推車前來,在路邊放一塊3呎乘3呎的尼龍布,再把車上的雜物逐一放在布上販賣。她的地攤像叮噹的百寶袋一樣應有盡有,有些是她付錢收來的,有些是街坊、熟客和慈善團體免費贈送的。10時至12時是午夜墟最旺的時間,生意較好時,她一晚可賺上100元。
可是近年食環署人員開始在深水埗一帶加緊執法,掃蕩無牌小販,讓方姐大呼搵食艱難:「以前冇人管我哋,冇人趕我哋,都可能搵到多少嘅。依家趕盡殺絕,搵唔到食㗎啦。」
記者好奇問方姐為何不申請綜援,方姐唏噓回答:「你話申請就申請到咩。」她給記者看了看她社交媒體的個人簡介:「我嘅標語:努力向上。噚日做到兩點先走呀,唔做點交租?棺材房都要幾千蚊呀。」
「自從佢哋咁掃街,你睇吓周圍啲餐廳跌咗幾成?冇我哋晚晚出嚟食飯,大家都少咗收入。」
在北河街與鴨寮街交界,一輛大型貨車停泊在馬路邊,10多人圍在車後。記者趕忙過去一同湊熱鬧,赫然發現車倉內和車板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貨物,像個流動陳列室一樣。當中大部分都是二手或翻版球鞋、皮袋和家庭電器,車板上特別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古董木擺設。
「大南街嗰啲兄弟就話呢個係小葉紫藤,有啲又話係沉水檀香,有個喺佛山落嚟嘅就話係黃木梨。12公斤重,有啲畀6,000蚊我都未賣。我唔X知你賣到幾多萬,亦唔知你點運去大陸啦,有啲就話綁起佢、搵個網撈出去公海度……」
半蹲在貨倉內的小販強哥(化名)「應酬」完包圍着木古董的幾位大叔後,馬上又向把玩着翻版LV手袋的南亞裔女士說:「呢個four hundred呀,are you ok?You want how much?」
強哥雖然只是年過40,在午夜墟中屬於年輕的一群,但他從事小販的年資卻可能是眾人之冠。「我老竇老母都係做小販,以前喺大南街擺檔。一開頭推手推車,做做吓就貨van,07年就轉貨車。」自稱「讀得書少」的強哥繼承衣鉢10多年,靠着一輛貨車走天涯,養大了分別正就讀大學、中學和幼稚園的3個女兒。
強哥賣的貨品跟其他午夜墟地攤比起來更「奢華」,從30元的波鞋至幾千元的古董不等。原來他同時也是「收買佬」,「有地產佬叫我哋清唐樓、村屋,咁咪拎到呢堆貨囉,全部都要本㗎。有啲賺50,有啲賺100咁。」
強哥指他們一眾小販其實很環保:「呢堆舊書、CD全部拎去堆填,堆到幾多先?係咪好快爆呀?」
昔日未遭食環署人員大力打壓時,強哥形容做小販好過打份工:「以前大南街街市一走,我哋就入位。7點開工,擺到9點、10點,搵到8、9嚿我就收工打麻雀啦。第二日又可以湊吓仔女返學放學、管接管送,晏晝又可以瞓幾個鐘。好過打份工得2萬幾蚊一個月!」這份「筍工」,很多小販一做就是十多廿年,「好似鴨寮街嗰邊個婆婆做到老,上個月先死咗」。
強哥依稀記得自前年起,深水埗午夜墟成為食環署人員的重點目標,但他不清楚緣由:「好似係有啲議員嫌條街污糟喎。咁你覺得我哋係咪好污糟呀?我哋都係身光頸靚。」他微微冷笑,「佢哋最好就想條街冇人、冇夜冷、咩都冇,天下太平」。強哥嘲笑食環署打壓小販的行徑,是破壞了整個深水埗的生態平衡,「自從佢哋咁掃街,你睇吓周圍啲餐廳跌咗幾成?冇我哋晚晚出嚟食飯,大家都少咗收入」。
但最讓強哥氣憤的,不是收入大跌,而是食環署人員驅趕的態度。「上次走鬼,食環掃晒我堆電話、波鞋。當時有個阿伯特登由天水圍搵我拎把樂聲(風扇)。我同阿Sir講:『攞還攞,唔好嚇親佢。』佢一手推開阿伯,我咪鬧X個職員囉。」
強哥指深水埗的小販都只是想「搵啖苦飯食」,現在屢遭驅趕,已怨聲四起。「我聽啲南亞裔講,再咁搞落去就搵議員,但都唔知可以搵邊個?」
「連乞兒都有500蚊,我哋呢?到有全民退保時我哋都上天堂啦。」
接近晚上11時,鴨寮街依然人潮洶湧,不少人拿着小電筒往地攤照,希望從林林總總的雜物中覓得心頭好。倏然,幾個街坊從前方走來,向小販通風報訊:「小心呀,又嚟啦。」幾乎同一時間,數個食環署人員不知從何處冒出來,再次拿起揚聲器,呼叫在場小販離開。
69歲的梁婆婆開始逐一把地攤上的碗碟、玩偶、舊書等雜物收回帆布袋中。「佢嗌收檔啦,仲擺咩呀,依家佢好快返轉頭㗎,執晒你啲嘢你就冇得賣啦,又要上堂,又要罰1,500蚊,好攞命㗎!」
原來梁婆婆也是過來人,3個月前她才被食環署人員抓個正着,現正等待當局確認上庭時間。
「我哋冇本事,手慢腳慢,有時執嘢冇咁快趣。市政(食環署人員)就話:『你執唔執㗎,唔執我同你執㗎啦。』5分鐘一清就清晒所有嘢啦。」
為躲避食環署人員捉拿,梁婆婆逐漸學會應對「戰術」。「一見到人,即刻扯起地布,收起啲貨,搵塊布遮一遮,收埋一、二邊。」但她又指,近來食環署人員掃蕩越來越「快、狠、準」,舊策略已開始不管用,不少小販都要發明新招數。「有啲小販將貨擺喺BB車,市政一嚟,即刻搵塊布蓋喺車上面,扮推BB車」。
梁婆婆是番禺人,自八二年來港,一直做酒店洗碗,與丈夫一同合力養育一子一女。自她年滿65歲後,她不再獲酒店續約。丈夫離世、子女離家的梁婆婆一人在深水埗生活,清晨在天光墟擺地攤,販賣街坊免費送她的舊物。之後執拾紙皮,晚上6、7時再推手推車到午夜墟。她靠每月2、3千元收入和生果金,勉強足以維持生計。只是近來,生意越來越難做。
「其實邊個想咁樣拋頭露面?我哋都知咁係犯法,有時都會驚影響到人,就細聲啲、企理啲。市政都係打份工,以前我對佢哋都冇咩不滿。」她邊向街坊兜售地攤上標價10元一個的二手「古董」青花瓷碗邊說:「但依家日日咁搞,真係冇心臟病都搞到有。連乞兒都有500蚊,我哋呢?到有全民退保時我哋都上天堂啦。」
「執嘢啦婆婆,要走啦。」一直站在梁婆婆旁邊的食環署人員適時提醒。
梁婆婆收着收着,5個帆布袋逐漸填滿。瘦小的她拖着傴僂身軀,深吸一口氣,把帆布袋抬上手推車,再用麻繩把袋子綁好,街上遺下一隻有裂痕的砂鍋。「冇啦,裂咗。」她把砂鍋丟進垃圾桶。「地上唔要嘅都要丟走,如果唔係又俾人拉㗎啦。」梁婆婆推着手推車緩緩地走,逐漸遠去。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