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不見天日半個月,泰國少年足球隊在全國以至全球祝福下,首批隊員昨晚率先逃出生天。泰國當局眼見暴雨將至,昨天冒險展開營救被困清萊岩洞少足隊的行動,要剛惡補潛水的少足隊員潛行穿過水淹凶間。昨晚已有4小將成功出洞,最快今天可望讓13人全體撤離。
《蘋果》記者朱永倫、江俊豪、司徒韋桐及林熊泰國清萊直擊
領導營救行動的清萊府府尹那榮薩昨晚指行動比預期順利,於當地時間昨天下午5時40分(香港時間6時40分)已有4名少年成功出洞,被送到醫院,由於準備好的氧氣瓶已經用盡,救援隊至少需要10小時準備下一輪拯救行動。其中第一位獲救的是14歲男童Mark,他當時身體衰弱。
營救行動昨日早上在那榮薩一聲「今天就是D日(D-day)」下展開,連日守在洞口的上千記者被要求清場,13支救護隊亦就位,而18位參與行動的洞潛好手,包括13位外援,在當地昨早10時開始入洞,至下午2時各人已就位,除負責護送的潛水員,其餘人都在最初一公里路段不同位置守候。那榮薩指整體有90名潛水員參與行動,其中40名是本土好手。
12名11歲至16歲的少年是清萊不同學校的足球隊成員,他們在25歲教練帶領下,上月23日到清萊府美塞有名的地下山洞「睡美人洞」探險,因暴雨水漲而被困洞內,9日之後,即上周一,潛水員才找到他們。
須戴全面式面罩潛泳
由於受困多日未進食,眾人身體較弱,加上他們滯留的位置距離出口約4公里,通道崎嶇且局部淹沒,眾人無潛水經驗,甚至有人是不諳泳術,專家連日為他們惡補之餘,救援隊同時探討在山腰「鑽井」救人是否可行。
但當地正是雨季,隨着前晚降下了一場雨,加上氣象預測暴雨將至,救援隊認為事不宜遲,決定把握時機立即行動。事實上,昨天首位小將撤走期間,天公亦時雨時停,有守候的記者形容「陣雨都令大家臉上出現憂色」,幸好大雨只持續幾分鐘。
那榮薩昨早解釋說,連日來日以繼夜從山洞抽水,已令水位大為降低,鑑於未來幾日或有大雨,「目前是撤離山洞的最佳時機」。他指撤走的計劃已獲得少年的父母同意,而一位澳洲醫生昨早入洞替眾人做檢查,確認他們「身心都準備就緒」。
按計劃,被困13人逐一被撤走,每人由兩名潛水員護送。泰媒指當局每次以4人一組救人,教練在最後一組。由於部份路段仍然完全淹沒,他們要戴全面式面罩潛泳,而救援員事前已拉好粗繩,輔助他們前進。由被困地點去到洞口,起初預計要11句鐘左右,但實際比預期快數句鐘。
樽頸位僅夠一人通過
安排每人由兩位潛水員護送,是因為洞內漆黑,蜿蜒崎嶇,且水流湍急而污濁,最凶險是有一處僅寬38厘地的「樽頸位」,每次只能供一人通過,而通過時必須略為轉動身體,對於毫無潛水經驗的人來說難度極高。一名在曾參與初期搜索行動的潛水專家估計,少年們至少得接受兩星期高度密集的訓練,始可「安全」游出洞;但英國洞潛協會前會長伊維斯指護送他們的都是「洞潛精英」、是「最有機會幫他們逃出的人」,「少年唯一要避免的是恐慌」。只要他們抵達山洞的第三洞室,在該處到出口之間的1.5至2公里路段,就可走路完成。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泰國《曼谷郵報》/英國《衞報》
《蘋果》記者朱永倫、江俊豪、司徒韋桐及林熊泰國清萊直擊
領導營救行動的清萊府府尹那榮薩昨晚指行動比預期順利,於當地時間昨天下午5時40分(香港時間6時40分)已有4名少年成功出洞,被送到醫院,由於準備好的氧氣瓶已經用盡,救援隊至少需要10小時準備下一輪拯救行動。其中第一位獲救的是14歲男童Mark,他當時身體衰弱。
營救行動昨日早上在那榮薩一聲「今天就是D日(D-day)」下展開,連日守在洞口的上千記者被要求清場,13支救護隊亦就位,而18位參與行動的洞潛好手,包括13位外援,在當地昨早10時開始入洞,至下午2時各人已就位,除負責護送的潛水員,其餘人都在最初一公里路段不同位置守候。那榮薩指整體有90名潛水員參與行動,其中40名是本土好手。
12名11歲至16歲的少年是清萊不同學校的足球隊成員,他們在25歲教練帶領下,上月23日到清萊府美塞有名的地下山洞「睡美人洞」探險,因暴雨水漲而被困洞內,9日之後,即上周一,潛水員才找到他們。
須戴全面式面罩潛泳
由於受困多日未進食,眾人身體較弱,加上他們滯留的位置距離出口約4公里,通道崎嶇且局部淹沒,眾人無潛水經驗,甚至有人是不諳泳術,專家連日為他們惡補之餘,救援隊同時探討在山腰「鑽井」救人是否可行。
但當地正是雨季,隨着前晚降下了一場雨,加上氣象預測暴雨將至,救援隊認為事不宜遲,決定把握時機立即行動。事實上,昨天首位小將撤走期間,天公亦時雨時停,有守候的記者形容「陣雨都令大家臉上出現憂色」,幸好大雨只持續幾分鐘。
那榮薩昨早解釋說,連日來日以繼夜從山洞抽水,已令水位大為降低,鑑於未來幾日或有大雨,「目前是撤離山洞的最佳時機」。他指撤走的計劃已獲得少年的父母同意,而一位澳洲醫生昨早入洞替眾人做檢查,確認他們「身心都準備就緒」。
按計劃,被困13人逐一被撤走,每人由兩名潛水員護送。泰媒指當局每次以4人一組救人,教練在最後一組。由於部份路段仍然完全淹沒,他們要戴全面式面罩潛泳,而救援員事前已拉好粗繩,輔助他們前進。由被困地點去到洞口,起初預計要11句鐘左右,但實際比預期快數句鐘。
樽頸位僅夠一人通過
安排每人由兩位潛水員護送,是因為洞內漆黑,蜿蜒崎嶇,且水流湍急而污濁,最凶險是有一處僅寬38厘地的「樽頸位」,每次只能供一人通過,而通過時必須略為轉動身體,對於毫無潛水經驗的人來說難度極高。一名在曾參與初期搜索行動的潛水專家估計,少年們至少得接受兩星期高度密集的訓練,始可「安全」游出洞;但英國洞潛協會前會長伊維斯指護送他們的都是「洞潛精英」、是「最有機會幫他們逃出的人」,「少年唯一要避免的是恐慌」。只要他們抵達山洞的第三洞室,在該處到出口之間的1.5至2公里路段,就可走路完成。
法新社/路透社/美聯社/泰國《曼谷郵報》/英國《衞報》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