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地上最強:「英倫病夫」如何克服心魔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9日 11:46
2018年07月09日 11:46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記得十多年前有一套電影叫《我愛碧咸》(Bend it like Beckham),片中主角是一個英國出生的印度女孩,她熱愛足球,並加入當地一支女子球隊,有一次與一支德國球隊對賽,雖然她在比賽中盤扭、衝刺、射門俱佳,可惜她卻射12碼宴客,連累球隊輸了比賽。晚上當她與教練和隊友到酒吧散心時,仍然為此悶悶不樂,這時球隊教練特地走過來安慰她,並逗她笑,說她應該高興才是,因為她已經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因為射12碼輸畀德國,是英國人的宿命。
可以把英國人射輸12碼當作是片中的gag,也可以看到這是如何深入民心。事實上,德國人冷靜,一向擅射12碼(上屆歐國盃開始不是);相反,英格蘭卻往往被形容為「英倫病夫」(England Patient,借題發揮自奧斯卡最佳影片《The English Patient》),比賽時心理包袱沉重,表現患得患失,射12碼往績尤其差劣。
「罪人」修夫基痛定思痛
我們看看過去30年在世界盃和歐國盃兩項大賽,英格蘭和對手在補時結束後仍然不分勝負,需要互射12碼時的表現。先說世界盃,英格蘭在1990輸給西德、1998年輸給阿根廷、2006年輸給葡萄牙;再說歐國盃,英格蘭在1996年先射贏西班牙,但之後卻射輸德國、2004年射輸葡萄牙、2012年射輸意大利。
加起來是六輸一贏,成績至劣,所以,上周二晚英格蘭12碼射贏哥倫比亞,我那些英格蘭fans朋友興奮得在WhatsApp群組裏奔走相告,英國傳媒《太陽報》甚至在即時新聞把標題戲謔為「英格蘭勝出互射12碼——你從無想過會讀到的標題」。
那麼英格蘭是如何破解12碼魔咒,克服心魔的呢?
教練修夫基其實就是1996年歐國盃對德國時,英格蘭陣中射失的那個「罪人」,他為此一直十分上心,所以在進軍俄羅斯前已為此籌謀,包括僱用心理和其他專家出謀獻策。修夫基永遠記得,當年是教練雲拿保斯臨場問到邊個想射時,發現四周隊友都猶豫,他才勉為其難頂上,在這樣環境下,心理準備當然不夠,射失也十分自然。於是他決定一改昔日陋習,一早對球員進行心理和技術測驗,定下一張從1排到23的射12碼次序名單,讓大家早作準備,雖然臨場會因應具體情況例如誰還在場中而作調整,但一定不會再臨時臨急問邊個想射。有了次序名單,隊中再按此集中訓練。
另外,顧問報告亦指出,英國球員總是比起其他國家的射得更心急,因此需要放慢,訓練方法之一,就是要他們從中圈慢慢走前射12碼;再者,每次訓練完畢,當球員最筋疲力盡時,也要加一節射12碼,持之以恒,讓球員習慣在最身心俱疲時操刀。
訓練奏效,歷史性射贏12碼,心魔既癒,昔日這個英倫病夫,今天士氣如虹,勢不可擋,周六再力克瑞典,繼1990年再度打入世界盃最後四強,劍指決賽。
蔡子強
蔡子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