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3年試1,500間餐廳都唔肥!港產姐妹花KOL煉成之路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8日 06:35
2018年07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現今網絡人人可以做KOL,不少靚女拋頭露面,曬出事業線和長腿,便吸引到大班粉絲。不過,也有人憑實力發圍,兩個90後港產姐妹花,3年前開設Instagram專頁「Hangry Diary」分享美食,至今吸引逾13萬追隨者,更獲洛杉磯著名周報《LA Weekly》選為「最令人流口水」的美食博客(Best Drool Worthy Instagram)。《蘋果》找到這兩位美少女專訪,了解金牌美食KOL背後煉成之路。
駐洛杉磯記者:張紫茵
香港土生土長的姐姐王楚熒(Justine)及妹妹王楚泓(Jocelyn),長大後分別到美國就讀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及南加州大學(USC),並留在洛杉磯發展。兩姐妹天生食極唔肥,其他女生節食減肥時,她們卻大吃特吃,加上喜歡嚐新,把食物、餐廳拍下照片放到IG分享,朋友大多讚好,就悄悄地開了「Hangry Diary」專頁。
在當時,「Hangry」是一個很熱門字詞,意思是「餓到嬲」。她們本著「餓到嬲」心態四出覓食,但由於兩姐妹皆有正職,只好在周末時間密密食。Justine笑指,「起初我們一日去十間餐廳。因為想一日出3個post(每間餐廳一篇),一個星期就要出21個post,所以一個星期要食20間餐廳。」
一日試十間餐廳不是容易事,唯有找「外援」幫手。她們從早上7時出發,帶上5、6位朋友一起品嚐試食,食到晚上10點。另一方面,兩人每月薪水都花在食物上,試過最高紀錄,一個月單計用餐開支便花了超過3,000美元,三年以來已吃盡1,500間餐廳。
為了吸引更多追隨者,Jocelyn表示,每張相片下會tag上餐廳名字及地點,也曾自費購買美食禮品卡答謝粉絲;後來粉絲數量愈來愈多,突破5萬人、10萬人時,開始有餐廳主動找二人試食,甚至有贊助商邀請合作,包括美國當紅社交網站Food Insider。
「我地好picky,(專頁內)好少贊助內容,因為我們不做餐廳贊助,我們做(Hangry Diary)的原因是希望幫助到新開、好食的餐廳,就算同贊助商合作,只是品牌服務或不同種類的贊助。」Jocelyn說。
Jocelyn坦言,經營美食專頁不容易,需要非常喜歡工作,每天重覆做差不多的事;另外,二人非常自律,例如準時在每早7點半出post。她們堅持每張相片背後,皆親身品嘗食物﹑拍照,再花時間調色,整個過程隨時花上三至四小時。
專頁人氣愈來愈高,但Jocelyn認為,每位KOL都有一個「產品壽命」,加上網絡競爭愈來愈多,為了確保取得第一手餐廳資訊,她們連餐廳甚麼時候裝修也要留意,以便搶做第一批食客報導,IG內容上也加入更多旅遊、生活元素。在網上世界以外,她們將會與雪糕店合作,推出自家口味雪糕,未來更開設網店售賣與「食」有關產品,開拓更多財路。
到底每天外出覓食,會遇上甚麼奇怪事情?家人朋友又怎樣看這份「職業」?下集《動新聞》,Jocelyn及Justine會大爆網紅背後你不知道的8大事情,敬請留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