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今年夏天來得特別早,5月份天文台連續十多天錄得33°C或以上高溫,打破以往記錄。當氣溫上升時,人體需要透過增加血液循環、汗腺分泌甚至喘氣排出多餘熱量。假如天氣潮濕或風力微弱,散熱速度會受到影響,當人體未能及時將身體多餘熱量排出時,就會出現抽筋、熱衰竭甚至中暑的現象。
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下過久,沒有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造成全身不適,包括大量流汗、頭暈、心跳加速、低血壓及抽筋等。在這個階段下人仍然清醒,只要及時轉移到陰涼地方,躲下並補充水份,及在皮膚灑水吹風降溫(注意不要用冰水,因為會引致血管收縮),通常都可以回復正常。
而中暑則是體溫上升至40°C以上,身體失去自行調節體溫的功能,造成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包括意識不清、昏迷及停止流汗,這時除了以上的處理方法外,必須送院救治,否則可能因出現併發症而有生命危險。
由於每個人對熱的感覺不同,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進行研究,利用氣溫及濕度制定酷熱指數(Heat Index)(見圖一)。
當酷熱指數超過40°C時,有機會出現熱衰竭;當指數超過55°C時,隨時會出現中暑。在直接日照下的酷熱指數將再高多至8度。夏季歐洲的相對濕度比較低,因此雖然跟香港同樣氣溫,酷熱指數可能相差達10度,因此感覺比香港舒適。
另一方面,夏季陽光內的紫外線亦相當猛烈,因此除了預防中暑外,市民亦要預防被曬傷。紫外線可根據波長及能量分為A、B、C三種,而大氣的臭氧層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其中紫外線A(UVA)不能被臭氧層吸收,紫外線B(UVB)部分被臭氧層吸收,紫外線C(UVC)全部被臭氧層吸收。到達地面的紫外線中,紫外線A佔98%,紫外線B佔2%。
紫外線B令皮膚變紅及變黑,紫外線A令皮膚出現皺紋、老化及黑斑,並可引致癌症。市面上的防曬用品(例如太陽油)對紫外線B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護,以防曬系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來區分。假如在太陽下曝曬20分鐘皮膚就會變紅,使用SPF15的防曬用品,這個時間理論上可延長至300分鐘(15倍)。然而各人皮膚性質不同,較易曬傷的人應使用較高SPF的防曬用品。此外,SPF15大約阻擋93%(14/15)的紫外線B,SPF30大約阻擋97%(29/30)的紫外線B,SPF50大約阻擋98%(49/50)的紫外線B。
防曬用品上亦印有對紫外線A提供保護的程度,以防護等級(Protection Grade for UVA,PA)來表示,分為PA+,PA++及PA+++。+號越多,表示對紫外線A提供保護的程度越大,購買時可用作參考。
縱合以上各點,夏天在戶外工作或進行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進行;
‧戴上闊邊的帽子及穿上能吸汗及散熱的衣服,或使用傘子;
‧當工作或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必須停下來休息及補充水份;
‧在皮膚塗上太陽油或防曬用品,並定時(尤其於出汗或游泳後)再次塗上;
‧使用可以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標題由編輯所擬,原標題為《預防酷熱天氣及紫外線》)
香港地下天文台撰稿
香港地下天文台於1995年成立,以專業角度研究及分析天氣,並致力氣象普及教育,先後出版書籍、撰寫專欄、舉辦講座及主持電台節目,並成立facebook專頁,提供天氣分析及氣象常識,讚好人士超過15萬。
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下過久,沒有適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造成全身不適,包括大量流汗、頭暈、心跳加速、低血壓及抽筋等。在這個階段下人仍然清醒,只要及時轉移到陰涼地方,躲下並補充水份,及在皮膚灑水吹風降溫(注意不要用冰水,因為會引致血管收縮),通常都可以回復正常。
而中暑則是體溫上升至40°C以上,身體失去自行調節體溫的功能,造成中樞神經功能障礙,包括意識不清、昏迷及停止流汗,這時除了以上的處理方法外,必須送院救治,否則可能因出現併發症而有生命危險。
由於每個人對熱的感覺不同,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進行研究,利用氣溫及濕度制定酷熱指數(Heat Index)(見圖一)。
當酷熱指數超過40°C時,有機會出現熱衰竭;當指數超過55°C時,隨時會出現中暑。在直接日照下的酷熱指數將再高多至8度。夏季歐洲的相對濕度比較低,因此雖然跟香港同樣氣溫,酷熱指數可能相差達10度,因此感覺比香港舒適。
另一方面,夏季陽光內的紫外線亦相當猛烈,因此除了預防中暑外,市民亦要預防被曬傷。紫外線可根據波長及能量分為A、B、C三種,而大氣的臭氧層有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其中紫外線A(UVA)不能被臭氧層吸收,紫外線B(UVB)部分被臭氧層吸收,紫外線C(UVC)全部被臭氧層吸收。到達地面的紫外線中,紫外線A佔98%,紫外線B佔2%。
紫外線B令皮膚變紅及變黑,紫外線A令皮膚出現皺紋、老化及黑斑,並可引致癌症。市面上的防曬用品(例如太陽油)對紫外線B提供不同程度的保護,以防曬系數(Sun Protection Factor,SPF)來區分。假如在太陽下曝曬20分鐘皮膚就會變紅,使用SPF15的防曬用品,這個時間理論上可延長至300分鐘(15倍)。然而各人皮膚性質不同,較易曬傷的人應使用較高SPF的防曬用品。此外,SPF15大約阻擋93%(14/15)的紫外線B,SPF30大約阻擋97%(29/30)的紫外線B,SPF50大約阻擋98%(49/50)的紫外線B。
防曬用品上亦印有對紫外線A提供保護的程度,以防護等級(Protection Grade for UVA,PA)來表示,分為PA+,PA++及PA+++。+號越多,表示對紫外線A提供保護的程度越大,購買時可用作參考。
縱合以上各點,夏天在戶外工作或進行活動時,應注意以下各點:
‧避免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進行;
‧戴上闊邊的帽子及穿上能吸汗及散熱的衣服,或使用傘子;
‧當工作或活動進行一段時間後,必須停下來休息及補充水份;
‧在皮膚塗上太陽油或防曬用品,並定時(尤其於出汗或游泳後)再次塗上;
‧使用可以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
(標題由編輯所擬,原標題為《預防酷熱天氣及紫外線》)
香港地下天文台撰稿
香港地下天文台於1995年成立,以專業角度研究及分析天氣,並致力氣象普及教育,先後出版書籍、撰寫專欄、舉辦講座及主持電台節目,並成立facebook專頁,提供天氣分析及氣象常識,讚好人士超過15萬。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