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市場對內地的憂慮,蔓延至中國債務,並恐防炸彈會再爆煲,這對人民幣匯價雪上加霜。《彭博》數據顯示,今年頭六個月,國內新的違約公募債券已達去年全年的九成,規模至少165億元人民幣。預計今年可能為中國有史以來最大違約年,單計上半年已經有至少17宗債券違約,比2015年全年的7宗違約多出逾一倍。
違約後未兌付達663億
中國政府網公佈,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前日成立並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會議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會議公告指,中國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
雖然當局派定心丸,但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中國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後尚未兌付的金額663億人民幣。針對今年的違約潮,中信證券分析師呂品表示,之前主要是國企和過剩產能違約,大家不是很擔心這些企業會真的倒閉,而今年以民企為主,更加複雜化深度化,「從違約數量和金額上看,今年肯定會超過2016年,成為史上違約最大年。」
中誠信李詩分析指,今年新增違約個案,集中在交易所公司債發行人,主因是2015年公司債發行規模大幅擴張,後遺症便在今年展現,密集的債務到期或回售,導致個別償債現金流嚴重不足的企業的兌付風險陸續暴露,發生實質性違約。涵蓋149家中國發行人的ICE美銀美林指數顯示於五月底,垃圾等級的公司債平均價格跌至95.2,目前有62隻債券價格低於95,反觀年初時只有6隻,現為兩年高位。
違約後未兌付達663億
中國政府網公佈,新一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在前日成立並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會議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持。會議公告指,中國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
雖然當局派定心丸,但人民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中國公司信用類債券違約後尚未兌付的金額663億人民幣。針對今年的違約潮,中信證券分析師呂品表示,之前主要是國企和過剩產能違約,大家不是很擔心這些企業會真的倒閉,而今年以民企為主,更加複雜化深度化,「從違約數量和金額上看,今年肯定會超過2016年,成為史上違約最大年。」
中誠信李詩分析指,今年新增違約個案,集中在交易所公司債發行人,主因是2015年公司債發行規模大幅擴張,後遺症便在今年展現,密集的債務到期或回售,導致個別償債現金流嚴重不足的企業的兌付風險陸續暴露,發生實質性違約。涵蓋149家中國發行人的ICE美銀美林指數顯示於五月底,垃圾等級的公司債平均價格跌至95.2,目前有62隻債券價格低於95,反觀年初時只有6隻,現為兩年高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