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全球海洋受塑膠微珠污染,香港亦難以倖免。香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超過60%香港海水樣本含塑膠微珠,香港沿岸每平方公里海域可找到高達38萬粒微珠。研究人員相信,塑膠微珠是來自港人使用的面部磨砂膏、牙膏等個人護理或美容產品。
記者:羅繼盛
負責研究的學者建議消費者拒絕使用含塑膠微珠的產品,減少海洋塑膠污染。
今次研究由港大地球科學系和太古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Christelle Not(圖)及研究助理共同策劃,在全港共七個地點,包括香港仔、芝麻灣、白角、東澳、蒲台、南丫島、愉景灣,收集超過100個海水樣本。
實際含量或更多
結果顯示,超過六成樣本有塑膠微珠,其含量佔所有海水樣本中發現的膠袋、廢膠等塑膠物料約5%。而被發現的塑膠微珠多屬透明顆粒狀,成份以聚乙烯佔多,估計很可能來自本地巿民所用的產品。
Christelle Not表示,今次研究只篩選了0.3至1毫米大小的塑膠微珠,但部份美容產品中使用的塑膠微珠可少於0.3毫米,今次研究或會低估了本港水域中塑膠微珠的實際含量,其數量應不止於此。
參與研究的研究助理蘇頴筠則指出,部份西方國家已經逐漸禁止產品使用塑膠微珠,改以天然去角質劑如糖、鹽及燕麥片等取代。
蘇頴筠提醒消費者選擇個人護理產品時,可留意成份中有否包含聚乙烯,即塑膠微珠,並拒絕使用,減少海洋塑膠污染。
塑膠微珠常見於個人護理產品及化妝品,是專門設計為直徑少於1毫米的微型膠珠,並可設計成不同顏色和形狀。由於塑膠微珠體積非常細小,即使經過污水處理,仍有大量微珠流入海洋。
海洋生物或會誤吃微塑膠,目前未知微塑膠對環境、海洋生物及人類有何影響。有關研究成果已於科學期刊《海洋污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發表。
記者:羅繼盛
負責研究的學者建議消費者拒絕使用含塑膠微珠的產品,減少海洋塑膠污染。
今次研究由港大地球科學系和太古海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Christelle Not(圖)及研究助理共同策劃,在全港共七個地點,包括香港仔、芝麻灣、白角、東澳、蒲台、南丫島、愉景灣,收集超過100個海水樣本。
實際含量或更多
結果顯示,超過六成樣本有塑膠微珠,其含量佔所有海水樣本中發現的膠袋、廢膠等塑膠物料約5%。而被發現的塑膠微珠多屬透明顆粒狀,成份以聚乙烯佔多,估計很可能來自本地巿民所用的產品。
Christelle Not表示,今次研究只篩選了0.3至1毫米大小的塑膠微珠,但部份美容產品中使用的塑膠微珠可少於0.3毫米,今次研究或會低估了本港水域中塑膠微珠的實際含量,其數量應不止於此。
參與研究的研究助理蘇頴筠則指出,部份西方國家已經逐漸禁止產品使用塑膠微珠,改以天然去角質劑如糖、鹽及燕麥片等取代。
蘇頴筠提醒消費者選擇個人護理產品時,可留意成份中有否包含聚乙烯,即塑膠微珠,並拒絕使用,減少海洋塑膠污染。
塑膠微珠常見於個人護理產品及化妝品,是專門設計為直徑少於1毫米的微型膠珠,並可設計成不同顏色和形狀。由於塑膠微珠體積非常細小,即使經過污水處理,仍有大量微珠流入海洋。
海洋生物或會誤吃微塑膠,目前未知微塑膠對環境、海洋生物及人類有何影響。有關研究成果已於科學期刊《海洋污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發表。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