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嘉誠披露基金年捐35%收入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3日 07:55
2018年07月03日 07:5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超人」李嘉誠退休後,全力投入自己「第三個兒子」基金會工作,現時着力研究項目。他並首次提及,現時基金會每年固定收入遠超支出,正常每年會將現金收入35%捐出,若出現天災人禍,捐款額則提高至50%,每年強制最少要捐出25%,以防止下一代怠惰,不想捐也得捐出去。
李嘉誠自逃難來港後,1978年首次返回國內,當時除參觀名勝及工廠外,最想參觀的是北京大學,希望研究中國治學方針,他一個人前去與校長及書記等人會面,發覺成立基金會應以教育為先,其次是醫療。
促澤鉅澤楷勿欺負「細佬」
成立之初,李嘉誠亦有猶豫基金會意義何在,將這筆錢放入基金是不是錯?思前想後,不得要領,徹夜難眠至天明,最終想到如果視基金會是一個兒子,將中國文化傳承給「他」,登時茅塞頓開,找到基金會成立的意義。
李嘉誠打趣地與澤鉅及澤楷說:「你們知不知道,你們還有一個細佬?」兒子看着父親覺得奇怪,李嘉誠續說,這個「細佬」會得有好處,敦促兩兄弟不要欺負他,他亦永不會欺負你們,這個正正是擁有李嘉誠三分一資產的基金會。
李嘉誠並定下守則,未來李澤鉅任基金會主席、李澤楷任副主席,家族中人包括自己一分錢也不能夠碰,家族可以借錢予基金會,但不可以問基金會借錢,這個需要嚴格恪守。
李嘉誠提到,希望基金會每一分錢都用得其所,小至100萬元,大至100億元,年初至今已所有好項目,但並非每個項目都會從事,「否則鑽石礦及金礦也不夠用。」他舉例悉尼大學有項關於癌症研究,一兩日時間便決定捐出逾2,000萬元,有不少項目未曾公開,例如設立1998年在汕頭設寧養院照顧末期癌症病人。
李嘉誠未有透露基金會的投資哲學,僅說他是賺錢主力,曾幸運地投資新科技,回報近100倍,相信未來亦存在這些項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