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上市前股份信託需求增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3日 07:44
2018年07月03日 07:44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中國高新科技企業發展神速,亦積極部署境外上市,惟內地稅制繁複又未啟動遺產稅,近年不少龍頭科網領袖,在公司上市前都設立家族信託疏理架構,使稅務安排、防火牆規範及遺產傳承更有保障。
華僑銀行集團旗下私銀新加坡銀行,其董事總經理兼財富規劃、信託與保險總監李文修表示,越來越多在京滬及杭州等一線城市駐紮的高新科技企業,對設立上市前公司股份信託(Pre-IPO Trust)的需求更趨殷切,已設立此類信託的相關公司,目前在內地企業總數佔比約兩成。
雖然現階段發展仍屬萌芽期,但他相信未來3至5年,佔比可提升至三成以上。他亦呼籲有意在港上市企業,最好在遞交A1上市表格前已做好Pre-IPO Trust,作出有關安排的公司入門資產為3,000萬元(美元.下同),不過預期上市後估值可達1至2億元的企業,並有三、四成資產屬離岸持有的公司,他認為都適合作出規劃。
所謂Pre-IPO Trust,是為免個人資產轉變成遺產後帶來的糾紛及風險,透過家族信託或不同分層架構形式,作出上市前資產規劃。首間以同股不同權公司形式在港上市的小米(1810),據安永文件顯示,便透過家族信託形式在上市前作出架構安排。
港企諮詢個案多兩成
近期被廣泛報道的鷹君集團(041)羅氏爭產案,亦引發更多企業創辦人的危機意識。李修文透露,過去一年來自港企的信託諮詢個案升幅達兩成,生意亦較兩年前增加三、四成,主要關注糾紛管理、提升防火牆及設立排外條款。
很多本地大型家族及旗艦企業,設立信託可能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但他指早期信託模式將很多責任放置於信託人(銀行)身上,當有任何懷疑偏袒爭拗,信託人即面臨被起訴風險。
隨着時代進步,信託模式已靈活多元,他認為已設信託很久的家族企業,不妨重新檢視信託合約條文有無地方要更新,拾遺補漏。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