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地上最強:從數據看德國出局之謎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2日 10:35
2018年07月02日 10: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老實向大家說,德國0:2輸給韓國出局那一晚,我傷心得連凌晨兩點場次有巴西看,都沒有心機看,索性走去大覺瞓,但不料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到翌日早上勉強拖着一副碎殘身軀回中大開會,在見到某馬姓同事時,還要劈頭便給他奚落一番,在傷口灑鹽。到了周末,勉強從巨大的創傷中稍稍恢復過來,痛定思痛,上網找尋數據並加以整理,嘗試為德國隊出局拼湊出一個真實圖像。
德國隊究竟踢得有幾差呢﹖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呢?且讓我們看看數據。以分組賽階段三輪比賽計,先說控球:德國隊場均控球比率高達65.2%,僅次於西班牙,32支決賽周球隊中排第二;再說傳球:德國隊的場均傳球數高達694次,也是僅次於西班牙,32隊中排第二,至於傳球成功率德國隊亦高達88.5%,低於西班牙的91.3%,以及英格蘭的88.8%,與同樣成績的巴西並列第三;再看看射門:德國隊場均射門是24次,高踞榜首,只可惜場均入球卻只有0.7,換句話說,成功率只有3%,是各隊之末。另外,論跑動:德國球員場均跑動距離是10.71公里,僅差於俄羅斯及塞爾維亞,排行第三。
所以其實德國隊並非踢得一無是處,是贏了控球、傳球、跑動,但卻唯獨輸了射門。其實這也是「傳控」踢法(tiki-taka)發揮得不好時的down side。四年前,德國以這套師承自巴塞和西班牙國家隊的踢法奪得世界盃;四年後,骨幹老化,體力和速度下降,射門效率下降,再加上抱殘守缺,讓球隊「成也傳控,敗也傳控」。
很多時,我們難免被一些印象式觀感誤導,例如,因看到對韓國一役中德國球員個樣「冇厘火氣」,尤其是奧斯爾那個「頹look」,就令大家覺得德國hea踢,罵大眼仔無鬥心,甚至是輸波罪人,但實情又是否如此?
其實在對韓國一役,德國隊人均跑動是10.96公里,甚至比前兩場更搏命。只可惜韓國由前兩場人均跑動9.66公里(32隊中的尾二),突然搏晒老命,急升至11.26公里,足足多幾近兩公里﹗在韓仔不惜頻頻犯規的拚命迫搶下,才讓德國「傳控」踢法成效打折扣。
為奧斯爾平反
至於大眼仔,又是否像很多球評家所說的「大懶精」、「隱形人」呢?我們又看數據,奧斯爾在對韓國一役跑動是10.19公里,其實這個數字並不低,如與32隊的球員場均跑動來計,甚至高於22支球隊的全隊平均數,且遠遠高過在頭兩輪比賽被喻為「散步球王」的美斯之7.62公里(第三輪生死關頭美斯也只是跑了8.7公里)。大眼仔怕且都是被其睡眼惺忪look累了,讓不少人有偏見。另外,他作了七次締造隊友射門的關鍵傳送(key pass),即德國隊全場26次射門的接近三成,因此入唔到波,不能全怪他,至少他已盡了為隊友提供輸送的本份。因此,不能說奧斯爾是場中「隱形人」,大家不應對他過於苛責。
蔡子強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