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市民難忍公院爆煲長青網文章

2018年07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7月02日 13:53
2018年07月02日 13:53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特首林鄭月娥雖自認熟悉醫療體系,上任一年亦提出改善公營醫療服務方案,如增加醫管局經常撥款、開展第二個10年公院重建計劃等,但無助解決病人最關心的專科診症排長龍、公院病房逼爆等問題。參與7.1遊行的市民批評公院的種種問題已不能忍受,有人為自保寧願買醫療保險,也不想在健康危急關頭依賴公院,又不滿林鄭「唔知做過乜嘢醫療政策」。
斥林鄭銀彈成效不彰
近期公院醫療事故頻生,更有人滿之患,林鄭上場後只循銀彈攻勢嘗試改善問題,但不少參加7.1遊行的市民認為成效不彰。67歲的王先生表示,不時會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對於輪候時間動輒要4、5小時見怪不怪,「公立醫院冇資源,政府又唔肯撥資源」,更指專科門診要長期輪候已達到忍無可忍程度。
71歲的陳先生表示早已對公院服務失去信心,取得醫療券後,有小病痛時會向私家醫生求診,如非必要都不會用公院服務。
一起上街的曹氏夫婦說很少到公院看病,怕公院逼滿病人,「好多年前買咗醫療保險,就係唔想依賴公立醫院」。他們認為過去一年政府無法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是最大主因,形容林鄭「做得麻麻」。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認為,林鄭自詡對醫療體系熟悉,但政策方向仍與上屆一樣只靠銀彈,「仲要係開口數,10年之後再一個10年計劃,你話投放幾多億都冇意思」。他認為過去一年反映林鄭在醫療政策上不夠識見,「可以預期今年流感高峯期,(公院)一樣搞唔掂」。
每年參與7.1遊行的佔中醫療隊召集人、廣華醫院外科顧問醫生歐耀佳,明年5月退休後會參與海外人道救援工作,今年或是最後一次參與7.1遊行。雖然過去一年民怨不如以前般沸騰,但他認為不代表在林鄭管治下變好,「好多部門、基建,例如港鐵呢個香港品牌都接二連三出事,最重要係我相信最後都冇人需要問責」。他認為未來醫學界需更多年輕醫生發聲,希望醫學界更踴躍參與社運。
■記者于健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