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小米(1810)上市,個個都大談其估值如何由過千億美元到得返幾百億,數字大上大落,不禁令我想到,如果一間公司在小米上市前已擁有其股票,其盈利會如何受估值影響?
首先,擁有小米股票不一定等於要以其公允值入賬,當中涉及各種判斷如對小米的控制權或影響力等,在此不詳細解釋。假設該公司所擁有的小米股票真的符合定義,以公允值計算,就要在每個年度搵專業人員計算,睇睇小米估值升跌幾多,再將盈損計入損益表或其他全面收益表內。
在此可見「估值會計」有一個問題,就是對這類非上市投資的評估可以非常波動,嚴重影響公司的盈利表現。而且這類估值因欠缺客觀的價值參考,並涉及大量假設,這類估值計算有時候有如空中樓閣。雖說核數師在核數時都會搵內部人員重新評估一次,但由於這類估值所運用的模型和參考數值都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除非估值非常離譜,否則即使核數師重新評估後有一定差距,很多時都不會推翻客人原先計算的估算。
結果,這類沒有明確市場價格的資產(不單是非上市公司投資,亦可以是礦場或名畫),很多時都會帶點水份。所以如果讀者下次閱讀財報時發現這類資產,不妨打少少折頭,以免如小米估值過高般空歡喜一場。
神仙丁
《審計搵丁》負責人
http://facebook.com/AuditSlave/
本欄逢周五刊出
首先,擁有小米股票不一定等於要以其公允值入賬,當中涉及各種判斷如對小米的控制權或影響力等,在此不詳細解釋。假設該公司所擁有的小米股票真的符合定義,以公允值計算,就要在每個年度搵專業人員計算,睇睇小米估值升跌幾多,再將盈損計入損益表或其他全面收益表內。
在此可見「估值會計」有一個問題,就是對這類非上市投資的評估可以非常波動,嚴重影響公司的盈利表現。而且這類估值因欠缺客觀的價值參考,並涉及大量假設,這類估值計算有時候有如空中樓閣。雖說核數師在核數時都會搵內部人員重新評估一次,但由於這類估值所運用的模型和參考數值都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除非估值非常離譜,否則即使核數師重新評估後有一定差距,很多時都不會推翻客人原先計算的估算。
結果,這類沒有明確市場價格的資產(不單是非上市公司投資,亦可以是礦場或名畫),很多時都會帶點水份。所以如果讀者下次閱讀財報時發現這類資產,不妨打少少折頭,以免如小米估值過高般空歡喜一場。
神仙丁
《審計搵丁》負責人
http://facebook.com/AuditSlave/
本欄逢周五刊出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