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院方婦產科曾為死者王詠欣開出兩種抗生素,並獲深切治療部確認,惟事隔一天卻發現王體內有抗藥性大腸桿菌,要轉用另一種抗生素。醫生指起初開出的兩種抗生素可對付七成大腸桿菌,「咁唔好彩王女士係另外嗰30%」。另有醫生指胎盤應會隨胎兒一併排出,但王「生完唔出胎盤,情況唔尋常,罕見,我哋醫院每年幾千個孕婦,得幾十個會咁」,屬預期之外的併發症。
楊式穎醫生供稱,當時化驗室正值周末休息,未能即時完成種菌報告,故婦產科起初按指引為王開出兩種抗生素。楊又指移除胎盤後多數已可移除感染源頭,但不幸今次無效,或因「好遲先畀啱藥」。
稱非「死馬當活馬醫」
李啟雲醫生亦謂,當時相信胎兒和胎盤是感染源頭,既已取走,子宮可自我恢復;加上手術風險甚大,切除子宮更會令她「唯一生育能力都冇埋」,屬非傳統兼高風險手段,「如果貿貿然做係違反操守」。
李又指,王排出胎兒後未有同時排出胎盤,情況罕見及不尋常。最終他決定為王切除子宮,並非「死馬當活馬醫」,而是因沒其他選擇,故盡最後努力,也有告知家屬可能「救唔返」。
李又指死者家屬事後要求取回胎兒殮葬,惟因胎兒只得「23周幾」,屬於流產,未如足24周可列作死胎,個案「擲界」。院方最終酌情開出死亡證。
■記者楊家樂
楊式穎醫生供稱,當時化驗室正值周末休息,未能即時完成種菌報告,故婦產科起初按指引為王開出兩種抗生素。楊又指移除胎盤後多數已可移除感染源頭,但不幸今次無效,或因「好遲先畀啱藥」。
稱非「死馬當活馬醫」
李啟雲醫生亦謂,當時相信胎兒和胎盤是感染源頭,既已取走,子宮可自我恢復;加上手術風險甚大,切除子宮更會令她「唯一生育能力都冇埋」,屬非傳統兼高風險手段,「如果貿貿然做係違反操守」。
李又指,王排出胎兒後未有同時排出胎盤,情況罕見及不尋常。最終他決定為王切除子宮,並非「死馬當活馬醫」,而是因沒其他選擇,故盡最後努力,也有告知家屬可能「救唔返」。
李又指死者家屬事後要求取回胎兒殮葬,惟因胎兒只得「23周幾」,屬於流產,未如足24周可列作死胎,個案「擲界」。院方最終酌情開出死亡證。
■記者楊家樂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