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若要成為普通話用語,則要修訂《現代漢語詞典》。「外婆」一詞用了約30年都不是方言,但詞典在2005卻突然將外婆訂為方言。傳媒人閭丘露薇認為今次事件體現北方文化霸權,削弱民眾的議價能力。
「外婆」12年前降格變方言
外婆一詞自1978年起收入《現代漢語詞典》,歷經多次修訂,一直是普通話規範語。不過,中共2000年提出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視為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故方言地位遭到打壓,官方在2005年再修訂詞典時,便將非北京話的外婆列為方言。閭丘露薇形容今次事件,再次體現出中共抹煞多元,展現文化霸權。她指出,語言政策就是政治問題,課堂教學用語、出版物用語以及大眾媒體用語等全都與公眾意識及民主化有關,豐富的語言有助思想的提升,增加對國家議價能力。
有出版界編輯在網上表示,出版社慣於用一套強制又統一的標準,箝制詞彙,慨嘆「這個是禁忌,那個不能出」,壓制了民眾思想,擔心有日連「反叛的語句也組織不到」。內地文化月刊《咬文嚼字》創辦人郝銘鑒認為語言是具有生命力,文化界對詞典的迷信是不足取。
「外婆」12年前降格變方言
外婆一詞自1978年起收入《現代漢語詞典》,歷經多次修訂,一直是普通話規範語。不過,中共2000年提出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視為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故方言地位遭到打壓,官方在2005年再修訂詞典時,便將非北京話的外婆列為方言。閭丘露薇形容今次事件,再次體現出中共抹煞多元,展現文化霸權。她指出,語言政策就是政治問題,課堂教學用語、出版物用語以及大眾媒體用語等全都與公眾意識及民主化有關,豐富的語言有助思想的提升,增加對國家議價能力。
有出版界編輯在網上表示,出版社慣於用一套強制又統一的標準,箝制詞彙,慨嘆「這個是禁忌,那個不能出」,壓制了民眾思想,擔心有日連「反叛的語句也組織不到」。內地文化月刊《咬文嚼字》創辦人郝銘鑒認為語言是具有生命力,文化界對詞典的迷信是不足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