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宗:中國人應獲諾貝爾耐心獎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22日 11:20
2018年06月22日 11:20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中梵建交】
【蘋果日報】中梵建交已盛傳多時,但談判進展緩慢。教宗方濟各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承認與中共談判有風險,但冒險比徹底失敗好。他稱讚中國人有智慧,懂得如何等待,「應得諾貝爾耐心獎」。教宗又直指,一直反對中梵建交的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是因為年紀大所以膽怯。
指陳日君或年紀大膽怯
中國及梵蒂岡正就中國主教任命問題展開談判,為中梵正式建交鋪路,但談判遲遲未有成果。教宗方濟各在專訪中並無透露中梵建交進展詳情,只表示中梵關係處於良好狀態,「中國人應得諾貝爾耐心獎,因為他們善良,他們懂得如何等待,他們有的是時間,他們文化深遠經歷多個世紀。他們有智慧、非常有智慧。我非常尊重中國」。
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一直批評中梵建交是出賣中國地下教會,今年1月更親往羅馬,就兩名中國主教被迫辭職讓位予中共的人選一事,向教宗進言。教宗在專訪中回應稱,「陳日君樞機亦曾到中國的愛國神學院教授神學。我認為他有點膽怯。也許年紀會有一些影響。他是個善良的人。他來與我談話,我接待了他,但他有點膽怯」。
教宗指,與中共對話有風險,但他認為冒險總比拒絕對話而徹底失敗好,「有人認為時機有利中國人,我相信這是上帝的時機,讓我們平靜前進」。
教宗品評陳日君的話,在路透社的報道及梵蒂岡官方網頁上都完全沒有提及,但由宗座外方傳教會主辦的網站「亞洲新聞通訊社」(AsiaNews.it),則刊載了教宗回應中梵建交問題的全文,令有關說話曝光。
教宗在專訪中又表示,教廷與中國除了官方外交對話外,不會放棄其他溝通交流渠道,當中包括非官方接觸,例如會有人自稱是某某部長表弟的人帶來口信,於是雙方展開溝通,「這些是在個人層面上開通的側面管道,我們不想丟棄它們。教廷和中國政府雙方都看到善意」。另一個與中國建立友好關係的途徑是文化交流,對他來說是最重要的,有神父正在中國的大學教學,梵蒂岡和中國亦正籌備交換藝術品展覽,「這是一個傳統的途徑,就像歷史上偉大人物利瑪竇所做的」。
■記者麥志榮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