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台擬明年堂食禁派飲管以後點飲珍珠奶茶?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7日 09:35
2018年06月17日 09: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蘋果日報】一支塑膠飲管,被海龜吸入鼻裏,義工為牠拔出的片段,震撼全球。台灣環保署署長李應元便提出從明年7月起限制使用塑膠飲管,四種公共場所及8,000間連鎖快餐店的堂食顧客,都禁使用用完即棄的塑膠飲管。草案一出除了引發即時引發台灣網民質疑:「珍珠奶茶怎麼喝?」更有人質疑當局大動作立法,是否能拯救海洋動物。
台灣每日使用800萬支飲管、每年拋棄30億支,當局的草案提出,第一階段要求在公營機關、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和8,000間連鎖快餐店,禁止向顧客提供用完即棄的塑膠飲管,第二階段預計在2025年實施,將會禁止商店向外賣顧客提供塑膠飲管,但商舖仍可提供紙、木等可分解原料製成的飲管。
對於台灣的新政,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指出,目前海洋生物已經被塑膠垃圾嚴重侵害,每3隻海龜就有1隻吃過塑膠,而90%海鳥的體內都發現有塑膠,台灣當局立法監管,可以發揮從源頭減廢的作用,減少民眾使用塑膠,改變用完即棄的文化,業界亦可以改變個營運模式,減少便用即棄塑膠,香港政府亦應效法,加快對制定減少塑膠垃圾的措施。
對於有質疑不鏽鋼、玻璃飲管製造時要花更多資源,陳可淳認為以用完即棄的膠飲管與可長期使用的產品,難以作比較。而有人質疑減少使用膠飲管,沒有限制扔棄塑膠廢料,她認為現在能從源頭減廢,已是很好的的關始,至於如何讓廢物妥善處理,則是另一個非常大的議題,要用其他措施去管制。
不過,亦有學者認為,塑膠飲管在海洋垃圾中,其實只是小數目。
《印度泰晤士報》曾引述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The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sation)的科學家丹尼斯哈德司堤等,他們推算出全球的海岸線有4.37億至83億支膠飲管,可是由於飲管的體量很輕,即使全部被沖到海中,重量亦僅佔800萬噸海洋塑膠垃圾的0.03%。
國際學術期刊《海洋污染學誌》(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則指出,塑膠飲管其實並非主要的海洋塑膠來源,海洋塑膠的來源非為微型塑膠與巨型塑膠,前者指的直徑小於5mm的塑膠碎片,包括洗面乳中添加的小型膠珠。
歐盟的統計則發現,相對於飲管,其他的海洋垃圾問題更嚴重:現在海洋垃圾中有27%是漁具,其他的垃圾當中,除了飲管,還包括膠樽、膠袋、膠刀膠叉,及棉花棒,中國更是位居全球海洋垃圾製造國之首。
有評論認為,目前反對使用塑膠已成為全球的大潮流,但各界應該着眼於影響更大的污染物,想辦法清理及阻止再被扔落海。
台灣《蘋果日報》/聯合新聞網/中央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