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
最近聽到一位做廠的前輩談及生意經,他當年是錄音帶的龍頭之一,後來錄音帶如大家所知一樣開始息微,當時廠家前輩曾想過轉型做DVD的生產線,但當時他在飛利浦的合作夥伴勸告他說10多年之後儲存媒體都會在空氣之中,再沒有實體儲存媒體的存在,事後睇番,當然知道所謂的「空氣之中」即是互聯網,而實體儲存媒體,即使SD卡都開始變得息微,更惶論DVD、CD等。
但當時有一些同業轉型做DVD製造,投放過百萬美金換來兩條生產線,但生產線的投入並非即買即有,而是有超過半年的生產期,錢付出了,但仍未投產;而在半年的等待時間之中,每隻DVD的批發價已經下跌超過一半,原本廠家期望的回本期亦大大上升一倍,結果要追上原先預計的回本期,只能繼續增大產量,擴大市佔率,而沒有這麼多資本的廠商就沒有那麼好運,只能眼巴巴看着回報一點點下跌。
返到現在,此情此境依然十分熟悉,做生意之所以可以賺取比打工更高的金錢其一當然是因為面對更高風險,另一方面是從商賺錢的可重複性,如果一條生產線能夠賺錢,只要市場上仍然需要這種商品,便可以再加多一條生產線,即使價格下跌,新增的產量仍然可以抵消價格下跌的損失。但是生意難做,資金投入亦不少,而世界突然跳出一樣礦機,好比開廠,一開生產線,就可以獲得利潤,連定單都不用接,而且更有可重複性,只要一條生產線運作順利,便可做出第二、第三條生產線,於是新一代礦王好比當年的龍頭廠家,需要大量資金投產,要麼增加市佔率,增產速度比難度上升更快,那麼便可維持產出,令利潤不致下跌。要麼在市場未飽和之前,做某個幣中最快進入市場的一批,食頭啖湯。
大道相通,不論做廠、挖礦甚至炒股,都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合理地估計市場,到底在增產速度和利潤空間的競賽中,你有沒有能力跑贏,還是在下跌的利潤空間中你只是持有未能增產的生產線,甚至只是出資給別人增產,只能眼巴巴看着利潤空間被新入市場的參與者蠶食,這樣遊戲是否值得參與,實在見仁見智。如決勝廿一點中所說:「如果在賭枱上十分鐘都找不到水魚,那麼你便是那條水魚。」
灝昇
最近聽到一位做廠的前輩談及生意經,他當年是錄音帶的龍頭之一,後來錄音帶如大家所知一樣開始息微,當時廠家前輩曾想過轉型做DVD的生產線,但當時他在飛利浦的合作夥伴勸告他說10多年之後儲存媒體都會在空氣之中,再沒有實體儲存媒體的存在,事後睇番,當然知道所謂的「空氣之中」即是互聯網,而實體儲存媒體,即使SD卡都開始變得息微,更惶論DVD、CD等。
但當時有一些同業轉型做DVD製造,投放過百萬美金換來兩條生產線,但生產線的投入並非即買即有,而是有超過半年的生產期,錢付出了,但仍未投產;而在半年的等待時間之中,每隻DVD的批發價已經下跌超過一半,原本廠家期望的回本期亦大大上升一倍,結果要追上原先預計的回本期,只能繼續增大產量,擴大市佔率,而沒有這麼多資本的廠商就沒有那麼好運,只能眼巴巴看着回報一點點下跌。
返到現在,此情此境依然十分熟悉,做生意之所以可以賺取比打工更高的金錢其一當然是因為面對更高風險,另一方面是從商賺錢的可重複性,如果一條生產線能夠賺錢,只要市場上仍然需要這種商品,便可以再加多一條生產線,即使價格下跌,新增的產量仍然可以抵消價格下跌的損失。但是生意難做,資金投入亦不少,而世界突然跳出一樣礦機,好比開廠,一開生產線,就可以獲得利潤,連定單都不用接,而且更有可重複性,只要一條生產線運作順利,便可做出第二、第三條生產線,於是新一代礦王好比當年的龍頭廠家,需要大量資金投產,要麼增加市佔率,增產速度比難度上升更快,那麼便可維持產出,令利潤不致下跌。要麼在市場未飽和之前,做某個幣中最快進入市場的一批,食頭啖湯。
大道相通,不論做廠、挖礦甚至炒股,都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合理地估計市場,到底在增產速度和利潤空間的競賽中,你有沒有能力跑贏,還是在下跌的利潤空間中你只是持有未能增產的生產線,甚至只是出資給別人增產,只能眼巴巴看着利潤空間被新入市場的參與者蠶食,這樣遊戲是否值得參與,實在見仁見智。如決勝廿一點中所說:「如果在賭枱上十分鐘都找不到水魚,那麼你便是那條水魚。」
灝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