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旺角騷亂案囚6年梁天琦獄中信函勉港人:放下分歧 重建浮城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2日 13:02
2018年06月12日 13:02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2016年農曆新年在旺角發生的騷亂案昨宣判,雖然暴動罪成的本土民主前線前發言人梁天琦等3人獲社會各界人士上書求情,但高院法官彭寶琴仍判梁入獄6年,同案被告盧建民判監7年。不少法律界人士認為量刑太重。梁天琦昨公開判刑前撰寫的感言,他關心的並非刑期,而是思考年輕人出路、以至香港未來民主路,他提醒港人,縱使現實總教人氣餒,但呼籲大家在實現民主前放下分歧,鼓勵港人「只有紮根這片土地,這裏才有改變的可能,香港也不再是座浮城」。
記者:蘇曉欣 楊家樂
本案為旺角騷亂案中,首宗於高等法院審訊的案件。梁天琦(27歲)開審前承認一項襲警罪,上月18日被陪審團裁定一項在亞皆老街參與暴動罪成立,昨被判囚6年。
盧建民囚7年 暴動罪最重
被告盧建民(31歲)被裁定一項在砵蘭街參與暴動罪成立,昨被判監7年,與梁成為旺角騷亂案判刑最重的兩人。暴動罪最高判監10年,盧的刑期亦是暴動罪歷來判得最重一次。被告黃家駒(27歲)則承認一項在亞皆老街參與暴動罪,判囚3年半。至於會否上訴,梁仍在考慮當中,盧及黃均已決定就刑期上訴。
梁天琦隨即被囚車押走,未有機會回應判刑,但梁前日在收押所寫下感言,再交由友人昨上載至個人facebook專頁。梁甫開筆即提到香港年輕人,他知道不少年輕人希望移民,明白年輕一代不再留戀香港,因為現實總教人氣餒,亦有困難要去面對,但他鼓勵港人留下來,因為只有紮根這片土地,「這裏才有改變的可能,香港也不再是座浮城」。
他又在信件提及對民主路的反思,「由始至終,驅使我參與政治的,是對一個民主、自由香港的追尋」,但他不得不承認香港民主進程節節敗退的殘酷事實,「我只是覺得在最壞的時代,人的責任也就更為重要」,認為香港實現民主之前,大家應放下分歧,「理解各種分歧,珍惜彼此的差異,並以此為凝聚更大力量的契機,只有獨裁才容不下其他的聲音」。
梁天琦亦趁機感謝父母、寫信及往聽審支持他的朋友,稱每一封信、每一個點頭及微笑都成為他面對牢獄的勇氣,「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關懷,提醒了我因何從事政治」,又稱「如果我能夠吸取今日的教訓,繼續為下一代的未來而奮鬥,相信父母也會為之高興」。
不少法律界人士及立法會議員均感刑期過重,代表梁天琦的資深大律師蔡維邦坦言「刑期一啲都唔輕」,盧建民的代表大律師劉偉聰亦對判刑感意外。資深大律師兼公民黨主席梁家傑、立法會議員毛孟靜及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均認為判刑過於嚴苛,梁認為彭官重判梁天琦乃欠缺同理心。
官指政治背景非求情因素
法官彭寶琴昨日判刑時引用多個外國案例,指出暴力行為本質偏離多元化社會應有的理性討論,形容當晚砵蘭街群眾聚集,引發的暴動屬對警方的「報復性行為」,重申政治背景不屬求情因素,否則會向公眾發放錯誤訊息,一旦人民對政府或現狀感不滿,便可將情緒訴諸暴力。
彭官再引述案例指暴動屬於「集體性質的案件」,有人選擇參與,後果均屬咎由自取,並稱現今社會有人將自己的看法強加社會,形同騎劫,若法庭不盡早表態,他日勢難制止。她形容當晚暴動早有預謀,因年初一原是喜慶日子,如眾人非有計劃掩飾身份,不會戴上口罩及盔甲。
案件編號:HCCC408/16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