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娛.文.樂】華爾街在東方,衛斯理在香港?長青網文章

2018年06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8年06月12日 05:55
2018年06月12日 05:55
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蘋果日報】當內地騰訊視頻延後三小時,才公佈《深宮計》不能與香港大台同步在中國網路上映之際,大陸粉絲當然錯愕,紛紛留言說「明明是內地媒體企鵝映業聯合製作」,不解為何未有通過官方審查,繼而想到劇集影射政權云云。
然而,劇集「死訊」,不及戲內角色逐一身亡吸引,致令觀眾無暇多想現實制度,卻寧願擾攘於數不出年份的大唐風波。今日說電視劇少人看,可或真要搞清楚,「少人」,是指大家轉戰網絡而變得隨機,抑或是每遇大台便說劇集無味!
事實是,大台不會死;而如果真要作「死」聯想,死的是那陣港味——即那種七、八十年代電視劇常有的埋身社會觸感,就像電視文化研究學者馬傑偉分析的《網中人》或《大時代》,所看見香港味特濃的「公眾面譜」。
科幻劇變笑片
《深宮計》的大唐當然不見香港,而同為企鵝映業製作的《東方華爾街》亦然,分別只在後者是與Fox Network和映藝電視合製,除卻標榜劉德華監製,更有跨地域資金與主題,說是「堪與美劇比擬」的亞洲金融市場故事。此劇導演拍過大台《天與地》,甚至是當過港視《選戰》總導演的黃國強,令《東方華爾街》雖說對白夾配音都是廣東話,可是正如《選戰》一樣,影射香港得來,故事又似乎並不發生於香港;而即使戲中如何有立法會、金管局、發展局、地產金融三巨頭等等用語,但又因戲內景觀只是似曾相識的任何亞洲城市,卻找不到一個完全脗合的現實地理對照,令它的跨地域主題,象徵性反而高於現實——故事背景像在香港,又不在香港,更遑論那不是珠海或上海,新加坡或吉隆坡……
這正是為何上一輩學者會說港劇沒港味,因為那就是要它似有還無,更像無色無味,才可以讓不同地區的觀眾,隨自身社會聯想代入,各取所需與認同。然正因如此,《東方華爾街》宣傳雖勁,但港人冷待,以至《冒險王衛斯理》亦因同類理由,被觀眾說成「笑到碌地」!畢竟,倪匡寫科幻當然成功,可是要把它拍成劇集而擺脫香港味,那種故作X-File的神秘莫測,曖昧得就像支離人的「特技膠手」,或余文樂的志明式滑頭;最後網上留言就看成笑片,而不是懸疑科幻劇集。
那不是大台與國內媒體合作的錯,而是如此實驗——一為放低港味,二為借鑑美劇又奇情亦科幻既政治且鬥智的複雜性——都未達標。如此複雜性,張家輝近作電影《低壓槽》因為風格化磨合各地景觀,城市野外就如sin city暗黑世界共冶一爐,尚算成功。至於香港電視專才要靠公仔箱出走框框,可能就要再重新估計,港味是否必要抽離,美劇是否必然可取。畢竟電視劇集,最能打動人的,倒是平實生活故事與公眾面譜,而不是一味叫人等死的大唐風波。
撰文:陳嘉銘
本欄逢周二刊登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