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法國對商業機密的危機意識極高,當局自1990年代以來一直提倡把「經濟情報」視作防範貿易競爭對手威脅的手段,1997年更針對全球資訊競爭,成立經濟戰爭學院(School of Economic Warfare of Paris)。但諷刺的是,法國一方面主動保護本國商業機密,另一方面卻被指是商業間諜行為最猖狂的國家。
「法國是邪惡帝國」
挪威《晚郵報》本月4日引述維基解密披露的美國外交密電指出,美國外交官把法國視為商業間諜行為最猖狂的國家。一封由美國駐柏林大使館發出的電文說﹕「法國間諜行為對德國經濟造成的傷害,大過中國與俄羅斯帶來的傷害的總和」。電文還引述德國衛星公司OHB Technology人士在2009年10月的話稱﹕「從竊取科技的角度來說,法國是邪惡帝國,德國對此心知肚明。」
分析家稱,法國對雷諾泄密事件嚴陣以待,是因為「西方汽車生產商相對於競爭對手的最大優勢,在於他們的先進科技」。汽車業是法國一大支柱產業,直接或間接招聘了該國10%勞動力。法國輪胎生產商米芝蓮與汽車零件商Valeo過往亦成泄密事件「受害者」。
通訊方便 秘密難守
專家指出,汽車、航空、國防與製藥業這些涉及尖端科技與高昂研發成本的產業,最易出現商業竊密案件。法國經濟情報專家卡拉永(Bernard Carayon)說﹕「開發一款汽車可能需要10年,一種藥物推出市場需要12年,研發一架飛機需要20年,(所以)竊取別人成果的誘惑會很大。」德國汽車分析師施沃佩(Frank Schwope)則說,當代企業很難守住秘密,「如今人們有電郵、互聯網、手提攝影機,偷取資訊遠比以前容易」。
法新社/路透社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