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波日梅斯瓦夫.楊凱 波蘭駐港總領事﹕獻身理想 值得全球政治人物學習
波蘭駐港總領事波日梅斯瓦夫.楊凱(Przemyslaw M. Jenke)昨日下午到銅鑼灣教協簽署弔唁冊。他表示,曾在民主黨周年慶典上跟司徒華有過一面之緣,他形容華叔是卓越、誠實、勤力的人,獻身於自己的理想,值得全球政治人物學習。他又指出,華叔畢生為民主、自由和人權奮鬥,深信世界各地人士都會懷念他。
•冼錦維 教協監事﹕最佩服華叔 不怕孤單
現為教協監事的冼錦維,受華叔啟發走上教師之路。1973年文憑教師罷課,當年仍在港大讀三年級生的他加入抗爭,在校內貼上「士可殺,不可辱」的大字報。經此一役,令冼錦維在畢業後決意執教鞭,並加入教協,多年來致力為教育界發聲。他說最佩服華叔不怕孤單:「他(華叔)從來不需要人參加工作,因為他認為正義的工作必得支持,不擔心沒人參加。」
•梁政元 退休教師﹕領導教育界 改變填鴨式
75歲的梁政元是退休教師,1959年畢業於台灣中興大學,後回港執教鞭,73年文憑教師因待遇差爆發失業潮,「當時文憑教師頂薪點等於港大畢業生入職時的起薪點,文憑教師薪酬低,教育界氣氛不好,若沒有華叔,當時根本沒人出來帶頭爭取同工同酬」。他說,自從那次運動後,教育界有了領導,有了方向,由以往填鴨式教育,慢慢發展出國民教育、德育課等。他感激華叔對教育界的付出,「希望他在天國好好安息,我們好多人會繼承他的遺志」。
•阿濃 多年朋友﹕靈活務實 具策略鬥心
作家阿濃與司徒華分屬葛量洪師範學院師兄弟,亦是數十年朋友。「他的領導有一個特點——要爭取到勝利!」阿濃解釋,華叔帶領群眾時,具備成功爭取成果的鬥心,他亦多次達到目標。阿濃又形容,華叔是具鬥爭策略的人,他最記得華叔說過「飯,要一啖一啖咁食」,意謂要爭取成果,必須一步一步來,有時亦要「退一步,進兩步」。阿濃認為,在支持2012年政改方案上,華叔亦是持這想法爭取最大成果,看得出華叔是務實、靈活、具政治智慧的人。
有信心
•冼太 多年朋友﹕民主運動後繼有人
冼太的丈夫洗南倫,同為教協創會理事之一,與司徒華共事多年。冼太憶述,洗南倫在世時,與華叔關係有如「親密戰友」,一同郵寄教協報、遊行,每年六四晚會後亦會結伴回家。冼太表示,自己亦曾為煩惱向華叔請教,當時華叔授與四字「不平則鳴」,成她日後座右銘。她又指出,平反六四、爭取民主是華叔畢生心願,她有信心民主運動後繼有人,華叔在天家終有一天能見證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