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港隊「欄后」呂麗瑤自揭曾被教練性侵後,反被質疑不報警及「博出位」。平機會委員蔡玉萍認為,本港社會存在將性侵責任推給受害者的文化,而執法和司法程序對受害人保障不足,令她們受到二次傷害,都是導致不少受害人不願舉報、侵害者得以逍遙法外的原因。
蔡玉萍在港台《香港家書》中表示,很多侵害者能逍遙法外,是因為香港社會存在一個指責受害者的文化,習慣性地質疑受害人衣着行為不檢點、自己「攞嚟衰」,甚至指她們故意誇大,以性侵害「博出名」。這是很多性侵受害人不願意公開事件或透過法律渠道討回公道的原因。
她又指出,不少受害人在執法和司法程序中感到尷尬和受辱,受到二次傷害。現時性罪行受害人不一定能以視像作證,不能避免在庭上面對侵害人。為了令受害人得到尊重,應推動政府加快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
她表示,香港兒童受性侵普遍程度令人非常吃驚。根據社署數字,2017年頭半年的新呈報虐待兒童個案中,有近三成是性侵個案。目前全港仍有很多學校及青少年的機構未有制訂處理性騷擾及性侵犯的機制,當務之急是政府應責成學校和青少年機構盡快制訂處理性騷擾機制。機制亦能清楚向學生、教師和職員發出訊息,學校和機構必定嚴肅對待及處理針對兒童或青少年的不恰當的涉性行為。
蔡玉萍又表示,過去調查發現不少受害的青少年都感到驚恐、不知所措,因為對性騷擾和性侵害缺乏認知。因此家長需要以開放態度多些跟子女討論有關性罪行的議題,學校亦應把性侵犯和性騷擾納入性教育課程。
■記者麥志榮
蔡玉萍在港台《香港家書》中表示,很多侵害者能逍遙法外,是因為香港社會存在一個指責受害者的文化,習慣性地質疑受害人衣着行為不檢點、自己「攞嚟衰」,甚至指她們故意誇大,以性侵害「博出名」。這是很多性侵受害人不願意公開事件或透過法律渠道討回公道的原因。
她又指出,不少受害人在執法和司法程序中感到尷尬和受辱,受到二次傷害。現時性罪行受害人不一定能以視像作證,不能避免在庭上面對侵害人。為了令受害人得到尊重,應推動政府加快刑事訴訟程序的改革。
她表示,香港兒童受性侵普遍程度令人非常吃驚。根據社署數字,2017年頭半年的新呈報虐待兒童個案中,有近三成是性侵個案。目前全港仍有很多學校及青少年的機構未有制訂處理性騷擾及性侵犯的機制,當務之急是政府應責成學校和青少年機構盡快制訂處理性騷擾機制。機制亦能清楚向學生、教師和職員發出訊息,學校和機構必定嚴肅對待及處理針對兒童或青少年的不恰當的涉性行為。
蔡玉萍又表示,過去調查發現不少受害的青少年都感到驚恐、不知所措,因為對性騷擾和性侵害缺乏認知。因此家長需要以開放態度多些跟子女討論有關性罪行的議題,學校亦應把性侵犯和性騷擾納入性教育課程。
■記者麥志榮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