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曾錄得逾400種海洋物種的大埔龍尾泥灘,泳灘工程在一片反對聲下開展一年,只有6種、共數百隻海洋生物獲安排遷移至汀角東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月內會完成搬遷工程。環保團體批評搬遷數目太少,憂慮工程使用挖土機鏟入泥灘、並放入石屎躉會壓死大量海洋生物,並斥責當局的搬遷只是做樣,對龍尾造成的破壞已無可挽回。
龍尾泥灘搬沙填海改造人工泳灘工程開展一年,根據環境許可證規定,承建商須將具保育價值的3個品種魚類,即雙斑舌鰕虎魚、賴氏蜂巢鰕虎魚和星點多紀魨及海星、海膽、海參等棘皮動物搬遷至汀角東。土木工程拓展署昨聯同承建商示範搬遷龍尾泥灘的海洋生物,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鄭建文指,上月25號開始第一階段搬遷,料首階段可於兩周內完成,其後開展第二階段搬遷,料遷移數百隻海洋生物。
至於屬《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保護的易危物種管海馬,鄭指會安排蛙人潛水捕捉,料整個搬遷工程會於12月內完成。鄭解釋,搬遷主要分為3個過程,分別為圍網、捕捉和移居,土木署昨用1小時在泥灘捕捉約20隻體形細小的海星、海膽和魚類,放進置有氣泵的發泡膠箱,數小時內遷往距離700米的汀角東,放進水底。
環團斥政府做騷
海洋生態魚類專家佘書生指,藏於岸上的海星,職員會用撈刮器發掘,惟泥灘深度2厘米以上,「再深處就冇辦法,難以100%找得完」,搬遷至汀角東的生物,將獲監察半年。至於工程開展至今,龍尾灘上生物有否減少迹象,鄭指暫無相關統計數字。生物完成搬遷後,隨即進入龍尾泳灘主體工程,即建造防沙堤和鋪設人造沙,料於2019年首季完成。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汀角東為紅樹林,生態環境與龍尾泥灘不同,水亦較深,擔心被遷移生物會因不適應死亡。他批評工程毀滅龍尾,如使用俗稱「雞頭」的挖土機,鏟平最多物種生存的潮池;又在泥灘放置巨型石躉,「真係見到啲石屎壓死海洋生物」,加上泥灘早已證明有數百種生物存在,搬遷生物數目卻只有數百隻,實在太少,「(搬遷)只係做場show」。他促請當局升格汀角為海岸公園,為現行和被遷移的物種提供更多保護。
記者廖梓霖
龍尾泥灘搬沙填海改造人工泳灘工程開展一年,根據環境許可證規定,承建商須將具保育價值的3個品種魚類,即雙斑舌鰕虎魚、賴氏蜂巢鰕虎魚和星點多紀魨及海星、海膽、海參等棘皮動物搬遷至汀角東。土木工程拓展署昨聯同承建商示範搬遷龍尾泥灘的海洋生物,土木工程拓展署高級工程師鄭建文指,上月25號開始第一階段搬遷,料首階段可於兩周內完成,其後開展第二階段搬遷,料遷移數百隻海洋生物。
至於屬《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保護的易危物種管海馬,鄭指會安排蛙人潛水捕捉,料整個搬遷工程會於12月內完成。鄭解釋,搬遷主要分為3個過程,分別為圍網、捕捉和移居,土木署昨用1小時在泥灘捕捉約20隻體形細小的海星、海膽和魚類,放進置有氣泵的發泡膠箱,數小時內遷往距離700米的汀角東,放進水底。
環團斥政府做騷
海洋生態魚類專家佘書生指,藏於岸上的海星,職員會用撈刮器發掘,惟泥灘深度2厘米以上,「再深處就冇辦法,難以100%找得完」,搬遷至汀角東的生物,將獲監察半年。至於工程開展至今,龍尾灘上生物有否減少迹象,鄭指暫無相關統計數字。生物完成搬遷後,隨即進入龍尾泳灘主體工程,即建造防沙堤和鋪設人造沙,料於2019年首季完成。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指,汀角東為紅樹林,生態環境與龍尾泥灘不同,水亦較深,擔心被遷移生物會因不適應死亡。他批評工程毀滅龍尾,如使用俗稱「雞頭」的挖土機,鏟平最多物種生存的潮池;又在泥灘放置巨型石躉,「真係見到啲石屎壓死海洋生物」,加上泥灘早已證明有數百種生物存在,搬遷生物數目卻只有數百隻,實在太少,「(搬遷)只係做場show」。他促請當局升格汀角為海岸公園,為現行和被遷移的物種提供更多保護。
記者廖梓霖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