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由退休社工譚志強發起、為香港癌症基金會籌款的「小小環港跑」,昨步入第二天,當中包括由台灣遠道而來的血癌復健者及斷臂傳道人,以及本港癌症康復者,雖然他們生病過、衰落過,又再爬起來,他們希望用自身振作的經歷,以生命影響生命,鼓勵病友不要放棄。
昨再有5位港人加入隊伍支持,包括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早上8時,譚與16位跑手由深井麗都花園起跑,沿青山公路跑至終點元朗鳳群街花園,全長22公里。各人在中午12時許輕輕鬆鬆完成。
盼身體力行鼓勵癌病友
新加入跑步籌款的健兒,包括兩名本港癌症康復者56歲阿Sam及60歲劉先生,阿Sam於2010年患鼻咽癌,翌年癌細胞轉移至骨骼,經電療後腰骨劇痛,站立10分鐘就要坐或睡,「嗰時以為自己人生玩完」,後來嘗試跑步,由最初跑數十呎,至2013年完成個人首個半馬拉松賽事,進步甚多,未來5日都會參與環港跑。劉先生則稱去年患癌,今年初動手術,現正康復,身體力行望與其他病友互相鼓勵。
台灣亦有傷病人士參與長跑。台灣人阿志本身是運動健將,曾參加兩次三項鐵人比賽,惟至2013年2月及2014年11月先後經歷罹患血癌及癌症復發,人生走入低谷,前年獲胞姐捐骨髓,需長期服食抗排斥藥,體能跌至零,但他不放棄重新鍛煉,試過騎單車環台,今次特地自掏腰包買機票來港參加慈善跑,坦言是患病後最遠路程的一次,雖沒有太大信心跑足7天,「我們患癌的,身體將發生甚麼都不知道,所以有新的事情,也會嘗試」。
另一名62歲台灣斷臂傳道人蕭潮樑,稱來港慈善跑前一個月,每天跑步20公里做好準備,希望可以完成善舉。他憶述24歲時在台北當搬運工遇上觸電意外,導致右手嚴重受傷,需截肢保命,39歲曾因壓力暴肥,要入院治療,康復後開始跑步生涯,一跑便20多年。
■記者張珮琪、潘婉玲
昨再有5位港人加入隊伍支持,包括新思維主席狄志遠。早上8時,譚與16位跑手由深井麗都花園起跑,沿青山公路跑至終點元朗鳳群街花園,全長22公里。各人在中午12時許輕輕鬆鬆完成。
盼身體力行鼓勵癌病友
新加入跑步籌款的健兒,包括兩名本港癌症康復者56歲阿Sam及60歲劉先生,阿Sam於2010年患鼻咽癌,翌年癌細胞轉移至骨骼,經電療後腰骨劇痛,站立10分鐘就要坐或睡,「嗰時以為自己人生玩完」,後來嘗試跑步,由最初跑數十呎,至2013年完成個人首個半馬拉松賽事,進步甚多,未來5日都會參與環港跑。劉先生則稱去年患癌,今年初動手術,現正康復,身體力行望與其他病友互相鼓勵。
台灣亦有傷病人士參與長跑。台灣人阿志本身是運動健將,曾參加兩次三項鐵人比賽,惟至2013年2月及2014年11月先後經歷罹患血癌及癌症復發,人生走入低谷,前年獲胞姐捐骨髓,需長期服食抗排斥藥,體能跌至零,但他不放棄重新鍛煉,試過騎單車環台,今次特地自掏腰包買機票來港參加慈善跑,坦言是患病後最遠路程的一次,雖沒有太大信心跑足7天,「我們患癌的,身體將發生甚麼都不知道,所以有新的事情,也會嘗試」。
另一名62歲台灣斷臂傳道人蕭潮樑,稱來港慈善跑前一個月,每天跑步20公里做好準備,希望可以完成善舉。他憶述24歲時在台北當搬運工遇上觸電意外,導致右手嚴重受傷,需截肢保命,39歲曾因壓力暴肥,要入院治療,康復後開始跑步生涯,一跑便20多年。
■記者張珮琪、潘婉玲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