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醒來忽然頸痛,甚至嚴重到頸部無法轉動自如,是俗稱「瞓厲頸」的落枕症狀。中醫師指入冬後瞓厲頸的求診個案較多,主要因風寒侵襲,引致經筋受損,氣血不暢。低頭族、陰虛體質及瞓近窗邊者都是高危族。患者可先熱敷患處,並一邊按壓手部「落枕穴」,一邊輕微活動頸部作紓緩,亦可接受針灸治療。
記者:梁麗兒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林平方表示,都市人經常出現的瞓厲頸,即中醫所指的落枕,並非由外傷引致。臨床上冬天相對較多瞓厲頸個案,主要與風寒邪侵襲有關,當風寒侵襲頸背的經絡,導致寒性收引,即寒令肌肉痙攣、收縮,經筋受損,氣血就會不暢通,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可帶來頸痛、頸部無法活動等症狀。
林指,低頭族如經常玩手機、長時間用電腦,引致頸膊勞損,瞓厲頸的機會便更高。日常瞓近窗邊或睡在窗台,亦易受風寒入侵。另外,罹患感冒人士,或出汗多如更年期女性、屬陰虛體質,因腠理即毛孔經常打開,也可因風寒襲擊致瞓厲頸。上班族揀錯枕頭,例如太高或太低,都可造成肌肉過度拉扯及疲勞,睡覺時頸部肌肉未能放鬆,增加瞓厲頸風險,建議愛側睡的人,枕頭高度應與肩膊闊度相若。習慣仰睡的人亦要有合適的枕頭高度,讓頸部保持自然弧度,下巴不會抬高或向下、或太貼近胸前。
針灸治療 疏解經絡氣血
要急救瞓厲頸,中醫也有妙計。林稱,如肩頸肌肉沒有熱性炎症即發紅、發熱的情況,可熱敷15至20分鐘紓緩痛楚。然後一邊按壓手背的「外勞宮穴位」,一邊嘗試輕微活動頸部,例如慢慢向左右兩邊轉動,或側左、側右,維持約兩分鐘,有助紓緩繃緊程度。外勞宮穴位於手背,為食指與中指的掌骨中間,掌指關節後0.5吋位置,屬於肩頸痛穴位,故又稱「落枕穴」,按壓時有痠脹感,代表按對穴位。
臨床上中醫會為瞓厲頸病人進行針灸治療,幫助疏解局部經絡的氣血,加快復原。常用針灸穴位包括手部的外勞宮、後枕的風池、肩膊的肩井及上背的天柱。瞓厲頸的人也可自行或找家人幫忙,按壓有關穴位。另外,若瞓厲頸病人同時伴隨風寒外感症狀,如怕凍、流鼻水,中醫會用藥緩解感冒。
林指,瞓厲頸後需減少吃生冷食物,提防身體的寒氣加劇,影響康復。另外,要注重頸部保暖,避免再受寒邪入侵,若大風應避免開大窗戶。受寒的人宜吃溫性食物,或飲生薑紅糖水驅寒,出汗後亦要抹乾。若瞓厲頸重複發作,可能反映頸椎有問題,如骨質增生、頸椎錯位等,有懷疑應求醫。
記者:梁麗兒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註冊中醫師林平方表示,都市人經常出現的瞓厲頸,即中醫所指的落枕,並非由外傷引致。臨床上冬天相對較多瞓厲頸個案,主要與風寒邪侵襲有關,當風寒侵襲頸背的經絡,導致寒性收引,即寒令肌肉痙攣、收縮,經筋受損,氣血就會不暢通,中醫認為不通則痛,可帶來頸痛、頸部無法活動等症狀。
林指,低頭族如經常玩手機、長時間用電腦,引致頸膊勞損,瞓厲頸的機會便更高。日常瞓近窗邊或睡在窗台,亦易受風寒入侵。另外,罹患感冒人士,或出汗多如更年期女性、屬陰虛體質,因腠理即毛孔經常打開,也可因風寒襲擊致瞓厲頸。上班族揀錯枕頭,例如太高或太低,都可造成肌肉過度拉扯及疲勞,睡覺時頸部肌肉未能放鬆,增加瞓厲頸風險,建議愛側睡的人,枕頭高度應與肩膊闊度相若。習慣仰睡的人亦要有合適的枕頭高度,讓頸部保持自然弧度,下巴不會抬高或向下、或太貼近胸前。
針灸治療 疏解經絡氣血
要急救瞓厲頸,中醫也有妙計。林稱,如肩頸肌肉沒有熱性炎症即發紅、發熱的情況,可熱敷15至20分鐘紓緩痛楚。然後一邊按壓手背的「外勞宮穴位」,一邊嘗試輕微活動頸部,例如慢慢向左右兩邊轉動,或側左、側右,維持約兩分鐘,有助紓緩繃緊程度。外勞宮穴位於手背,為食指與中指的掌骨中間,掌指關節後0.5吋位置,屬於肩頸痛穴位,故又稱「落枕穴」,按壓時有痠脹感,代表按對穴位。
臨床上中醫會為瞓厲頸病人進行針灸治療,幫助疏解局部經絡的氣血,加快復原。常用針灸穴位包括手部的外勞宮、後枕的風池、肩膊的肩井及上背的天柱。瞓厲頸的人也可自行或找家人幫忙,按壓有關穴位。另外,若瞓厲頸病人同時伴隨風寒外感症狀,如怕凍、流鼻水,中醫會用藥緩解感冒。
林指,瞓厲頸後需減少吃生冷食物,提防身體的寒氣加劇,影響康復。另外,要注重頸部保暖,避免再受寒邪入侵,若大風應避免開大窗戶。受寒的人宜吃溫性食物,或飲生薑紅糖水驅寒,出汗後亦要抹乾。若瞓厲頸重複發作,可能反映頸椎有問題,如骨質增生、頸椎錯位等,有懷疑應求醫。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