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今年初,一名10個月大男嬰在睡夢中猝死,揭發一家六口蝸居百餘呎劏房。《蘋果》翻查資料,發現涉事劏房單位所在的整幢唐樓,屬全港最大慈善團體東華三院擁有,過去廿年一直出租劏房。該些劏房環境惡劣,蟲鼠橫行。東華解釋,舊業主捐贈物業前已將單位劏成細房,為免影響基層租戶,擱置重建計劃,亦無大規模裝修。
記者︰黃煒堯
東華三院在2016/17年度獲社署整筆撥款逾11億元,冠絕所有慈善團體。除了政府撥款和捐款,東華名下有102項物業按市值出租,租金收入用作發展服務。記者根據年報,實地查看近30個物業,大角嘴菩提街1號、福全街56號及土瓜灣中南大廈9樓J3室均為劏房。年初猝死男嬰與家人同住的菩提街唐樓,至今環境無改善,梯間牆身滿佈污迹及蟲屍,單位內共用的大廳亦堆滿雜物。
獲捐物業前已拆成劏房
居於另一樓層的張婆婆年逾七旬,20多年前與丈夫遷入,丈夫兩年前離世,現時與兒媳和孫兒同住。她說舊業主姓林,將單位劏成14戶,月租700元包水電。林其後將物業捐予東華,東華至今無加租。張說,單位無裝冷氣,有租戶搬走後,東華拆走空置房間變成公用空間,餘下8戶每晚打開門窗,空氣才較流通,但日子仍然難捱。她向記者展示米缸,蓋面被老鼠咬爛,要用膠紙修補,其孫兒的書包亦破洞處處,她於是買老鼠籠和自製老鼠板滅鼠,「呢三至四年我捉咗170幾隻老鼠啦」。
東華三院回應稱,於2004至05年度曾計劃重建菩提街唐樓,當時仍有148名租客,大多為基層,無力另覓住處,亦有長者不願遷往他區或入住老人院,於是擱置重建,並停止出租房間予新租客。該幢唐樓現只餘62人居住,為免影響租戶生活,沒有大規模裝修,只做維修保養,另有派員探望入院租客、轉介求助租戶予社工跟進及協助租戶申請公屋等。
不過,張婆婆和鄰居梅姐均指未見過東華社工,職員每月探望時只問一句「拎到公屋未?」張婆婆10多年前開始申請公屋;80多歲的梅姐獨居上址逾40年,眼見居住環境變差,加上年老,4年前遞申請,兩人均未上樓。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說,從未聽聞東華經營劏房,對此感到震驚,「慈善團體都係希望改善一啲基層市民嘅生活環境,冇理由會經營環境咁惡劣嘅劏房」。即使物業在捐予東華前已分拆成劏房,東華也有責任改善居住環境。他傾向相信租戶所指,未獲東華社工協助,否則不可能仍在如此惡劣的環境生活,亦無可能等10年仍未獲配公屋。
記者︰黃煒堯
東華三院在2016/17年度獲社署整筆撥款逾11億元,冠絕所有慈善團體。除了政府撥款和捐款,東華名下有102項物業按市值出租,租金收入用作發展服務。記者根據年報,實地查看近30個物業,大角嘴菩提街1號、福全街56號及土瓜灣中南大廈9樓J3室均為劏房。年初猝死男嬰與家人同住的菩提街唐樓,至今環境無改善,梯間牆身滿佈污迹及蟲屍,單位內共用的大廳亦堆滿雜物。
獲捐物業前已拆成劏房
居於另一樓層的張婆婆年逾七旬,20多年前與丈夫遷入,丈夫兩年前離世,現時與兒媳和孫兒同住。她說舊業主姓林,將單位劏成14戶,月租700元包水電。林其後將物業捐予東華,東華至今無加租。張說,單位無裝冷氣,有租戶搬走後,東華拆走空置房間變成公用空間,餘下8戶每晚打開門窗,空氣才較流通,但日子仍然難捱。她向記者展示米缸,蓋面被老鼠咬爛,要用膠紙修補,其孫兒的書包亦破洞處處,她於是買老鼠籠和自製老鼠板滅鼠,「呢三至四年我捉咗170幾隻老鼠啦」。
東華三院回應稱,於2004至05年度曾計劃重建菩提街唐樓,當時仍有148名租客,大多為基層,無力另覓住處,亦有長者不願遷往他區或入住老人院,於是擱置重建,並停止出租房間予新租客。該幢唐樓現只餘62人居住,為免影響租戶生活,沒有大規模裝修,只做維修保養,另有派員探望入院租客、轉介求助租戶予社工跟進及協助租戶申請公屋等。
不過,張婆婆和鄰居梅姐均指未見過東華社工,職員每月探望時只問一句「拎到公屋未?」張婆婆10多年前開始申請公屋;80多歲的梅姐獨居上址逾40年,眼見居住環境變差,加上年老,4年前遞申請,兩人均未上樓。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說,從未聽聞東華經營劏房,對此感到震驚,「慈善團體都係希望改善一啲基層市民嘅生活環境,冇理由會經營環境咁惡劣嘅劏房」。即使物業在捐予東華前已分拆成劏房,東華也有責任改善居住環境。他傾向相信租戶所指,未獲東華社工協助,否則不可能仍在如此惡劣的環境生活,亦無可能等10年仍未獲配公屋。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