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Chill人生活】街市隱世《解憂舊書店》街坊買書訴心事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6日 04:35
2017年11月26日 04: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走入街巿,經過熱鬧的魚檔菜檔,路到盡處,轉彎卻是一間書店。去年多間書店結業、銅鑼灣書店事件、出版社被退書……時代很壞,反而促使愛看書的師奶Phyllis下定決心,「係時候開間書店」。藏身街巿之中,取名「解憂舊書店」,意料不到吸引客人看書之餘,順道擱下心事憂愁。
記者:黃翠儀
大埔寶湖道街巿地下最盡處,同一條小巷有魚販、鐵打師傅、按摩師,自去年起,多了一個賣書的師奶,店內標明「店主藏書」的書櫃,上層舖滿張愛玲的作品。放學時段常有小孩來問功課,她又化身補習老師免費耐心教導。年近四十的店主Phyllis自小有一個書店夢,去年6月終於圓夢,決定在近乎最壞的時代開書店。
「舊年好似多書店新聞,書店執笠、銅鑼灣書店事件、出版社被退書……」同時巿面多本關於開書店的書出版,大概是感性蓋過理性,「覺得自己好似好適合開書店咁,哈哈!」加上兒子漸漸長大,Phyllis有更多時間可以經營喜歡的事,便「膽粗粗」簽了3年約租下這個130呎舖位,月租5,000多元。由決定開書店到書店開業共花了約兩個月時間,她笑言在街巿開書店因選擇不多,「你知香港舖租好貴,同埋街巿一定人情味多啲。」
以報廢的英文字典當作牆紙,封面印有「沈」字的留言簿躺在店門旁邊。有人輕筆數句祝福,有人書寫頁頁憂愁,印證店名「解憂」,「我好鍾意《解憂雜貨店》呢本書,有一句講有時候覺得有人願意聽自己說話,就已經好感恩。」像電影《玩轉腦朋友》的阿愁,不用長篇大論人生道理或正能量泛濫,有人傾聽才是主菜,「你唔講咪仲得人驚!」
書店開業後全賴網上宣傳,也許愛書的人總是容易走近,有台灣人遠道而來,日常收到的捐書數量已多得要另租倉庫擺放。移民法國數十年的楊先生,經朋友介紹到訪,其後每次回港都會來買書,笑說「街市有書店幾古怪」,但找到自己年輕時愛看的書,實屬難得。慕名而來的大學生形容,店內有絕版或大型書店不會有的書,「有尋寶的感覺」、「感覺似你遇到本書,多過你搵到本書」。
書店現時已達至收支平衡,不過就無法支出人工。本地書店前路是否愈見難行?她卻說今年多了很多書店,或許不易經營,但還是有希望,「可能因為呢個城市仲係需要呢樣嘢。」她回想起,常常有客人向她剖白,其實自己也很想開一間書店,慶幸有了此地。
有人留言「在這兒我看見一個夢,一個美麗的夢。」Phyllis手執綠色墨水筆回覆,「這裏不止是一個夢,希望能常常見到你。」舊書店像一首未完的詩,靜候每一場相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