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網絡騙案層出不窮,新興的是扮援交女行騙律師醫生等專業人士的手法。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副主席鮑偉豪指,騙徒用弱勢的女性角色博得醫生、律師等的同情和信任,讓這批自視極高的專業人士有機會施援,過程中這些精英在獲取英雄感和滿足感之餘已經自動上釣,深陷騙財陷阱亦不自知。
分多次索錢免起疑
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予人冷靜專業的印象,很難想像會成為網騙受害人。
鮑偉豪解釋稱網絡是虛擬世界,網絡朋友不少只有一個頭像,難辨真假,而騙徒假扮的異鄉留學生或失婚少婦角色都惹人同情,容易令人放下戒心,信以為真。
他估計,騙徒選中律師、醫生等專業人士作為目標,除了因對方有經濟能力,亦會因正義感施援,而且施援後取得的英雄感和滿足感亦令他們自豪,同時,身份、地位和名譽最令他們顧忌,亦是騙徒選擇他們的原因。
騙案的戲肉當然是騙徒開口索錢,鮑偉豪續稱,因騙徒與受害人已有互信基礎,當騙徒假意提出援交要求,讓受害人憧憬可以有進一步發展,這時騙徒提出金錢要求,受害人往往視為求助一部份,同時騙徒亦懂避重就輕,分開多次索錢,以免一次索取巨款令人起疑,結果事主們就在不自覺下墮進騙財陷阱。
■記者關英傑
分多次索錢免起疑
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予人冷靜專業的印象,很難想像會成為網騙受害人。
鮑偉豪解釋稱網絡是虛擬世界,網絡朋友不少只有一個頭像,難辨真假,而騙徒假扮的異鄉留學生或失婚少婦角色都惹人同情,容易令人放下戒心,信以為真。
他估計,騙徒選中律師、醫生等專業人士作為目標,除了因對方有經濟能力,亦會因正義感施援,而且施援後取得的英雄感和滿足感亦令他們自豪,同時,身份、地位和名譽最令他們顧忌,亦是騙徒選擇他們的原因。
騙案的戲肉當然是騙徒開口索錢,鮑偉豪續稱,因騙徒與受害人已有互信基礎,當騙徒假意提出援交要求,讓受害人憧憬可以有進一步發展,這時騙徒提出金錢要求,受害人往往視為求助一部份,同時騙徒亦懂避重就輕,分開多次索錢,以免一次索取巨款令人起疑,結果事主們就在不自覺下墮進騙財陷阱。
■記者關英傑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