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體樂好易:運動程式的興衰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3日 06:35
2017年11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上一期分享過世界健體趨勢首十位,今次主要深入分析其中一項,那便是智能手機的運動流動應用程式(Smartphone exercise apps)。隨着科技發達及普及化,每個香港人差不多最少有一部智能手提電話,在負面的影響上,確實破壞不少人與人之間關係,增加了父母與兒女的張力,並製造了大量低頭族,當中的「癮」慢慢蠶蝕身心健康。當然,能穩站於健體趨勢排名榜一定有其優點。
在多年前已有開發機構利用流動應用程式虛擬健身教練,使一眾用家在不需支付高昂私人教練費用下,可跟隨應用程式的電腦編寫處方,與虛擬教練一同運動。當年這玩法在香港也是相當盛行,也算是非常成功,很多健身新手也是因為這種方便開展運動生活。但這個產品的潮流,也因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性化因素而開始慢慢淡出,就是缺乏雙向的溝通。
另一運動應用程式至今仍然是跑者最愛,當然就是附設於手機,分析跑者技術的運動數據程式。這些程式能透過安裝手機中的全球定位,顯示跑者的運動距離、地理位置及環境、參考熱量燃燒、步距等。這些數據當然對跑者有直接作用,但逐漸地也只會被普及化的智能手錶取代。
因此現今的跑步程式中,必然附設了社交群組功能,亦能更容易把相片及數據分享至社交媒體中。大家永不要輕看這些功能,首先加入相關的社交群組能增加跑者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大大減少中途放棄的可能性,亦能擴闊社交圈子。其次,很多學者也相信要是能把自己的運動進度及感受,定時張貼到自己的社交網站,除可得到各方朋友的訊息鼓勵外,更受到朋友的無形監察,遠比獨自一人更能保持運動的持續性。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hc.info@sjs.org.hk
隔周四刊出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