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DSE中文實測】死亡題:最能象徵香港的標點是「!……?」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22日 04:35
2017年11月22日 04: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今年考評局於11月7日推出中學文憑試《試題專輯》,每年中國語文報告評價考生表現均會成為社會熱話,例如卷四說話能力,繼去年指出考生欠缺常識,誤答梅花可以製棉後,今年則特別指出考生有錯讀字和對標點符號認識不足的問題。有見及此,記者一於走上街頭突擊DSE學生,讓他們再度挑戰過去的「死亡題」,究竟又能否平反考評局狠評?
記者:陳麗賢 攝影:陳海威
剪接:魏利民 動畫:Cammie
題目:「以下哪一個提倡孝道的故事更值得為人子女學習?(戲彩娛親/滌親溺器)」
考生答案出現錯讀字,把滌親溺器中的「滌」、「溺」,誤讀為「條」、「弱」。記者街頭實測,發現超過一半受訪DSE學生均有五花八門的錯讀情況,不過其實他們只要再三看清字詞,便能自行更正讀音。中文補習名師張欣欣解釋,學生讀錯因為習慣「有邊讀邊」,所以自然會把「滌」錯讀為熟悉的「條」。加上考局評由2014年取消說話能力朗讀部分,令學校忽略教學生讀字,使他們在口試遇上典故或文言文時,會出現較多錯讀字。
題目:「以下哪一個標點符號最能象徵香港社會?試談談你的看法。」考生需從「!」、「……」及「?」選擇答案。
考評局表示,雖然整體考生表現不錯,但卻未能完整闡述省略號的意思,批評考生「不懂何謂省略號,或避而不談」。張欣欣認為,學生由初中開始已訓練閱讀理解,而高中學生更要熟讀文化、倫理等深奧知識,故未必能夠在考試一時三刻回答標點符號的定義。他解釋,省略號除了指數目上講不完,亦可指說話有保留,或不屑再答;另外也指一些字詞重覆的部分。
記者發現大部分受訪的DSE學生,均能在短時間內聯繫到標點符號和現今社會狀況。有同學更以省略號表示「對香港狀況無話可說」,看來也能掌握相關用法。不過,有同學認為考標點符號只是其次,要向試官形容香港社會,容易談及政治立場,擔心一旦和對方立場牴觸,才是真正的「失分位」。不過陷阱又豈只如此,原來太有禮貌都可以是弱點,請留意下集動新聞。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