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腦癱詩人擺脫婚姻枷鎖影片獲「紀錄片界奧斯卡」大獎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17日 04:35
2017年11月17日 04: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紅遍中國、患腦癱(腦麻痹)的詩人余秀華,擺脫農村傳統觀念、與結婚近20年的丈夫離婚,故事被拍成《搖搖晃晃的人間》紀錄片。電影去年獲有「紀錄片界奧斯卡」之稱的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FDA)頒發大獎,導演范儉在美國紐約接受《蘋果》專訪,他認為余秀華經歷的掙扎,反映了女性掌控命運時困難,是感動全球觀眾的主要原因。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在湖北省一條不到1,000人小農村內,自小患上腦癱的余秀華,是全中國最有名詩人之一。她2014年底在博客發表詩歌《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經社交媒體轉載數以百萬計;導演范儉2015年初獲投資者邀請,把余秀華成名之路拍成《搖搖晃晃的人間》,電影贏得包括「IFDA」主要競賽類評審會大獎在內等多個國際獎項,也是范儉製作獨立紀錄片10年來,登上最高國際殿堂。
電影日前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放映,范儉會後接受《蘋果》專訪。提到與余秀華建立極緊密的關係,范儉表示,信任不是一天內建成,「開始跟她見面前,我已經把她的作品全部讀遍,連她喜歡詩人的詩歌我也看」。逾一年拍攝過程內,二人多次見面,短則數天,長則數週,「我把她看作文字創作者,我是影像創作者,交流是創作者之間的交流,關係跟其他採訪她的人不一樣」。
拍攝後期,40歲的余秀華甚至被說服,讓導演拍攝洗澡過程,片段最終沒有剪入電影內,「只是一段很有藝術感的畫面,第一次提出時,她猶豫了一小段時間,到第三次提出她便答應」。長88分鐘紀錄片內,不管是夫妻爭執,還是離婚後失落,一一毫不失真地被范儉拍入鏡頭,「IFDA」評審大讚作品「如詩一般,以細膩而富有啟迪的形式描述了一個非凡的女人」。
腦癱沒有讓余秀華失去創作才華,卻令她承受了近20年盲婚啞嫁痛苦。成名後,余秀華終累積到勇氣及資本,用15萬元人民幣,換取丈夫同意離婚,惟至愛母親已因患癌而病逝。「她試圖擺脫被家庭、婚姻、父母控制,第一次真正主宰自己命運,方式是跳出婚姻」,范儉認為,電影故事主題「女人掌控命運」,打動了中外觀眾、特別是有類似經歷的女性觀眾,「很多人沒有足夠力量,突破自己給自己的框架」。
范儉坦言,接拍前沒想過紀錄片如此成功,謙稱「只是在余秀華人生發生變化時,正好在她旁邊」。電影結尾,余秀華離開五光十色的北京,孤身回家鄉繼續寫作,「成名對她(余秀華)來說肯定是好事,起碼她已經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時與余秀華保持聯絡的范儉說,他正籌備另一部紀錄片,為2011年作品《活著》續集,跟進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後,家庭走出陰霾的過程及矛盾。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