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澳洲袋鼠島爆貓患 政府擬「滅絕」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11日 06:35
2017年11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外國過去亦有不少野貓捕食動物事件,去年有報道指,澳洲第3大島袋鼠島多年來飽受貓患困擾,島上有約3,000至5,000頭流浪貓,因島上並沒有野生狐狸、兔子和鹿等哺乳類動物,野貓並無天敵或競爭對手,令牠們在島上大量繁殖,獵殺大量雀鳥、企鵝、小型哺乳類和爬蟲類,故當地政府計劃在15年內將島上的貓全數消滅。


新西蘭嚴控 絕迹海鳥重現

不過當地政府為免做法引起愛貓人士不滿,強調會遵循極為嚴格的人道途徑實施計劃,而袋鼠島現時已實施該國最嚴格法例,所有家貓都必須登記、絕育和植入晶片。


新西蘭也面對同樣問題,當地在2013年成立摩根基金(Morgan Foundation),旨在嚴控家貓數量。基金調查顯示,野放的家貓長期捕殺當地原生雀鳥、青蛙、蜥蜴及無脊椎動物;平均每隻家貓一年捕殺65隻小動物,間接危害自然生態。新西蘭拉烏爾島滅絕流浪貓後的6年內,5種一度絕迹的海鳥重現該島。


摩根基金提倡為所有家貓絕育、嚴禁牠們出門、貓兒過身後主人不再飼養另一隻,這些嚴厲措施引來愛貓人士不滿,基金曾接死亡恐嚇。不過也有人認同基金建議,新西蘭惠靈頓市議會已表示同意立法,規定所有貓隻必須植入晶片,以便控制數量。


在香港,有意見認為可在貓隻頸部戴上鈴鐺或顏色鮮艷的頸圈,讓牠們無法匿藏或在捕食時會發出聲響,令附近生物或雀鳥等有警覺,減少貓隻捕食成功率。不過,動物組織「貓朋狗友」幹事陳慧敏認為,此舉反對貓隻性命構成威脅,若頸圈位置不當,貓隻隨處走動時,有可能被勒死,「如果佢哋走失返唔到屋企,戴住頸圈或者鈴鐺都會捕食唔到,冇嘢食就死梗」。


■記者鍾雅宜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