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蘋果調查】桑迪吹襲5周年紐約市學到了甚麼?長青網文章

2017年11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11月09日 04:35
2017年11月09日 04:35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超級颶風桑迪吹襲紐約市5周年,洪水淹浸曼哈頓,造成嚴重破壞依然歷歷在目。《蘋果》與多位美國紐約市官員訪問發現,市內重建進度緩慢,如何保護脆弱的海岸線,5年來僅停留在討論階段。專注抗災市政府官員坦言,學習與聯邦政府、州政府及社區「打交道」,是颶風桑迪帶來「最重要一課」;市議員則慨嘆官僚制度下,資金遲遲未到手,「市民要學懂自己保護自己」。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人類永不能擊敗大自然,洪水始終再來,」在紐約市下東城「最高淹水位告示牌」揭幕典禮後,紐約市緊急事故處理辦公室主任Joseph Esposito對記者說,「這塊牌提醒居民,桑迪當年在這裡帶來5呎高洪水,下次颶風來襲時,我們必須做好應急、重建準備」。
這個小型揭幕禮上,參與構思告示牌的政府及非政府部門代表輪流發言,排在紐約市緊急事故處理辦公室後,還有紐約市經濟發展局、市議會、聯邦政府轄下緊急事務管理署,及居民組織「35號碼頭之友」。牌上除記載颶風帶來的恐怖破壞力、重建牽涉大量政府部門,也是紐約市少數能夠用「肉眼」看到的災後重建工程之一。
2012年10月底桑迪吹襲紐約期間,曼哈頓下城發電站受洪水淹浸,市內逾220萬人口陷入停電、停水狀態,紐約市證券交易所被迫休市兩天。為預防再發生同類事故,紐約市市長白思豪2015年提出「OneNYC」長遠改革方案,包括推動東河岸邊抗災計劃(The East Side Coastal Resiliency Project)及曼哈頓下城岸邊抗災計劃(Lower Manhattan Coastal Resiliency Project),研究在曼哈頓東西兩岸加建設施,阻止洪水湧入。
但《蘋果》翻查資料顯示,由2015年開始,「東河計劃」及「下城計劃」合共召開38次公開會議,至今沒有動工跡象。「東河計劃」涉及人口較多,區內建有大量公營房屋、醫院、學校等,當局今年6月提出,修築綠化小型堤霸(berm),融入2.4里長的沿岸單車徑及行人路。設計目前仍在討論當中,樂觀估計明年下半年就「東河計劃」召開聽證會及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最快2019年動土,5年後完成,意味桑迪吹襲至東河完成重建,最少花上12年時間。
與「東河計劃」比較,範圍涵蓋華爾街金融區、砲台公園(Battery Park)一帶的「下城計劃」,進度更緩慢。曼哈頓下城為紐約最低窪地區,2012年水位暴漲至14呎,地鐵站被摧?。「下城計劃」今年5月會議文件顯示,當局仍在收集岸邊數據,尚未提出任何改建方案,開工時間遙遙無期。
監督兩項「計劃」的紐約市長辦公室災後重建、抗災小組,其對外事務副總監Michael Shaikh承認,無論設計方案諮詢,還是實際撥款,涉及太多政府部門,阻礙工程進度,「除了遊說私人機構外,如何與州政府、聯邦政府打交道,是我們從桑迪後學到最重要一課」。以砲台公園為例,實際管理者為紐約市公園局,但園內一座古蹟城牆由聯邦政府轄下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公園下由紐約州政府運營的地鐵貫穿,還涉及無數私人公司擁有的電線電纜,可謂牽一髮動全身。
被問到5年已過,如何市內海岸線沒有明顯變化,Shaikh表示,「怎樣評估城市遇到風災時的弱點(vulnerability),市政府持有不同觀點,」他解釋,抗災進度不能單純由基建角度出發,訂立更迅速的應急方案、長遠減低氣候變化影響等,也屬於政府工作範圍內。
Jordan Salinger是抗災小組的高級政策研究員,他認為改變城市規劃充滿限制,任務艱鉅,「下城計劃」何時起動言之尚早。惟另一方面,Salinger指紐約市政府「災後能夠做的修補,已經做足」,他舉例,當局要求私營電力公司聯合愛迪生(Con Edison)於發電站加入防水裝置,又把老舊供電網絡翻新及分拆成多個小網絡,「洪水再來時,起碼不會大規模停電」。
逾8萬名市民居住的曼克頓華埠及下東城區,地理位置分佈於「東河計劃」及「下城計劃」內,暫時只能「望天打卦」。區內市議員陳倩雯5年前見識過桑迪威力,「水位告示牌比我還要高」,她憶述水浸期間,區內樓宇地庫內鍋爐、發電設備通通受損,大量義工出動為長者送水送飯。
陳倩雯指,當年被浸的大廈,大部份已自發在天台加裝後備發電機,地面增設防水閘門。她認同在官僚制度下,社區獲取政府資金談何容易,「申請聯邦政府經費,規矩很多,即使願意撥款,也花上長時間才到手」;至於海岸線長遠發展,她個人曾參與多次會議,惟居民就是否願意在岸邊加建高牆,意見不一,「無論如何,民眾最重要學懂自己保護自己,小商店記得買保險」。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